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三9月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9654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三9月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三9月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三9月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三9月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三9月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三9月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三9月周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语文周考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坚守与求变: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网络文艺评论周由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艺作品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但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些作品在价值观、历史观、国家民族文化观等方面出现了偏差和错误,不少成为文化垃圾甚至毒品。“社群主义”成为网络空间的通行法则,链接、分享、交互等成为网络文艺传播的重要实现方式,海量信息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2、呈“病毒式”扩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境况,网络文艺评论在“坚守”与“求变”之间寻求平衡与突破。评论与创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文艺事业不断发展。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要反映出对象的真实面貌;也是一剂良药,要针对病灶纠偏扶正。尽管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文艺创作、传播、消费和评论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文艺生产的精神本质和受众对文艺的审美期待不会变,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基本功能不会变。就网络文艺评论而言,不管是围观、点赞、转发,还是跟帖、转帖、力顶,体现的都是受众的主观意志、态度和价值取向。一批评论者如“押沙龙966”、“北小京”等和一些微信公众号如“青评点梅花”、“影视独舌”、“

3、毒舌电影”等,所以能受到大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大多围绕话题性强、关注度高的文艺作品或事件发表文章,并且观点犀利、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显得锐气、底气、地气十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不少文章也因为情绪化、商业化、碎片化、绝对化以及缺乏人文情怀和思想深度等弊病引起了较大的争议。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追求。文艺评论是“运动的美学”,是运用文艺理论来评论文艺现象的实践活动,其科学性是建立在对艺术规律和审美特点的深刻理解上。如果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形象感动心灵,让灵魂经受洗礼,那么文艺评论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们感受到思想、文化、人格的力量,让心灵受到教益。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

4、,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正如清初艺术家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文艺评论工作者也应当和文艺创作者一样,将自己的生命和艺术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增强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面对这样一个信息井喷、全民表达热情空前迸发的时代,文艺批评者只要应积极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不断创新理论武器和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产生一大批客观、理性、科学、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引领网络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编)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5、在网络环境下,文艺作品创作、传播、消费和评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在“社群主义”成为网络空间的通行法则后,网络文艺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链接、分享、交互。C.任何形式的文艺评论都体现了评论者的态度、立场和价值取向。D.作者认为网络文艺评论既要坚持艺术的审美原则,又要发挥总结创作、引领欣赏、匡正风气的作用。2.下列对原文写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段概述了文艺生态新特点,提出了网络文艺评论应对的总原则。B. 文章第段用“两轮、双翼、镜子、良药”四个比喻来阐述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强调了评论对创作的作用。C. 文章末段引用石涛的话来论证文艺工作者要将自己的生命和艺术融入到时代的洪

6、流中的观点。D. 文章充满了辩证性,既肯定了网络文艺创作与评论所取得的成绩,又不回避存在的问题,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事实的佐证。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选项是(3分)A. 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追求,文艺评论和文艺创造都要坚持这一原则,塑造出具有真善美的艺术形象。B. 网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公众号所以能受到大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选择的对象话题性强、关注度高,显得锐气、底气、地气十足。C. 文艺作品数量增长固然可喜,可是不少文化垃圾不仅不能传递正能量,反而可能会对整个文艺生态健康造成损害。D. 文艺批评者只有坚守根本原则,积极应对现实,不断创新理论武器和方式方法,才能生产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

7、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画者的悲哀王鱼洋李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从此再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的。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李先生看着自己快要接近于零的存折,也决

8、定放弃画画了,虽然放弃画画就像让自己放弃生命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明智的放弃了,他去电器公司做了名普通的业务员,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病倒了,因为他的身心都被巨大的空虚笼罩着,是一种离开了自己狂爱生活像被抽走半条命似的空虚。他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沉沉地睡去。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被什么砸了一下,于是他醒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而且在一个小学课堂里。只听见老师严厉地对他说:“李云!你怎么又在课堂上睡着了!你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么?”虽然李先生震撼了好一会儿,但他渐渐反应过来自己穿越回了自己的小学时代,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小学开始成长了。记得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

9、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画画,甚至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了比赛。但既然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并对他说:“李云,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李云对老师报以灿烂的微笑,虽然老师夸他的话听得很是别扭。而后李云顺利地考入了重点初中,高中,大学。但他此后几乎很少画画了。大学毕业后李云开始投入了如火如荼的IT创业。李云的事业很

10、成功,甚至进了中国财富排行榜的前十名。李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但他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就像是做蛋糕时自己用了很高级的面粉揉糕点,然后又用了很贵的烤箱将蛋糕烤熟,最后又用了精致的盘子将蛋糕盛在里面,但是却忘了在蛋糕中放糖,而糖才是蛋糕的灵魂。李云开始寻找自己灵魂中的糖,可惜很长时间没找到。直到有一天李云参加了一个画展,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画,他的心灵似乎一下被什么击中似的,重新升腾出一种巨大的愿望:我想画画。李云买了很多纸和染料开始重新画画,可是由于很长时间不画画了,手异常生疏,画了一幅又一幅,没一幅画好了。李云的秘书走进办公室看到李云的画,他试着揣摩李云的心意,想乘机讨好李云,自作主张地把李

11、云的画放到拍卖市场拍卖。当李云听说秘书把自己不成型的画拿去拍卖时有些生气,也有些惶恐,他想他的劣作拿到拍卖市场上一定会被嘲笑,第二天新闻会出现“李云不自量力拍卖难看画作”的头条新闻。但过了一下午,秘书欢天喜地地向他报告喜讯:他的画作拍卖了二百多万元!李云闻听,不禁大跌眼镜,因为连他都清楚那幅画作无论是线条还是布色都糟糕得一塌糊涂。可是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出二百万买这幅画呢?算了,不去管他,反正能得一笔意外之财总是好事,何况说不定是自己妄自菲薄了呢!第二天写“IT精英画作拍卖二百万元”大字的新闻盖满网络及报纸版面,他开始受到各界朋友的恭维,李云变得飘飘然,也暗自得意起来。虽然李云在网上也看到有关他画

12、作的一些负面评论,李云看了评论微微一笑:那些文盲,不懂艺术。有一天李云在街上闲逛,看到在街角的大厅外挂着某画家画展的牌子,但是画家的名号他从未听说,也没有几个人走进大厅。李云觉得无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进去看画。大厅里人很少,寥寥无几,李云在大厅走动,随意观看画作,那些画作气势磅礴,用色大胆,且极富想象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李云越看越感到惭愧。李云站在一幅画作前朦胧中看到一个景象,又像一段不太真实的记忆很久以前他也是个画者,那时他只是个画者。(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放弃画画,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李云病倒了,这样写既突出了画画对

13、他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下文的穿越情节做了合理的铺垫。B画者的悲哀其实也是社会与时代的悲哀,人们常常以名取人,以名气来定书画的价值,附庸风雅的人很多,往往只认名家作品,而真正愿意欣赏艺术的人很少。C现实生活中的李云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D李云从某画家的画展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结尾虽然不像欧亨利式的结尾那样出人意料,但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吸引读者去关注人物的命运变化。5李云对于自己失败的画作被拿去拍卖,态度由最初的生气惶恐变成飘飘然,请结合全文从表现主旨角度简要分析这个情节的必要性。(5分)6 小说采取穿越

14、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

15、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

16、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摘自光明网)材料二: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