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十二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9645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十二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十二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十二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十二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十二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十二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十二 Word版缺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题训练十二1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 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2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3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

2、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4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5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

3、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6明淸时期,徽州人“业贾者什家而七,赢者什家而三”,商人“递废递兴,犹潮汐”,故徽州人普遍主张“以商致富,以宦贵之”,“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这反映出当时A商人群体缺乏社会安全感 B商人为钱财从事儒学活动C财产决定了社会群体地位 D义利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7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

4、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8陈独秀在敬告靑年中宜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A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B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D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9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

5、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10下表呈现的是1913 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年份厂数(家)日生产面粉包数(包)1913 年5746,0301915 年6971,7501917 年86109,0401919 年104137,8101921 年131215,370A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新发展 B有利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C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 D主要得益于和平安定的国内时局11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

6、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12“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131939年,国民政府战时新闻

7、局明令:表示全国团体时绝对禁用“国共合作”“组织国防政府”“阵线”等字眼,“抗日联军”“统一战线”“联合战线”等词语应统一替换为“团结抗战”。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虚假信息动摇民心 B.削弱中共的政治影响C.建立起高效的新闻体系 D.维护国共合作的局面14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比重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

8、主导地位15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6下图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两岸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构想 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17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

9、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A颁布“解负令” B设立“四百人会议”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8.“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否定罗马教皇权威19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

10、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材料主要体现英国A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C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20期间,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加法减法一起做”“调整产品产业结构,让它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罗斯福新政与之相对应的措施是A成立美联储,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 B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D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21该经济体制(政策)不是经济规律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当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髙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相结合而衍生的结果

11、。此经济体制(政策)A促进了苏联经济协调发展 B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C允许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D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22学者在剖析二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时,说“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缩小国家间的差别,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是被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此观点强调美国应该A为遏制苏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 B为实施冷战推行马歇尔计划C为复兴经济推行知识经济模式 D为控制欧洲设计复兴新途径23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

12、造成该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增长率(%)-0319-2536683428344630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大力发展新经济 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24“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国家,雇佣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 B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D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25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派时说

13、:它“是极端唯美的,那种阳春白雪的高调使得它只可能在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根基,因而它显得底气匮乏和先天孱弱,更为糟糕的是,它太内化,太个人主义,太拘泥于个人感受,同社会潮流的距离也太远了一些”。下列作品符这一流派的是A B C D26(1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年份家数资本(千元)创办人或企业代表191419186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