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任廷凯.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89620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任廷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任廷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任廷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任廷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任廷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任廷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任廷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建筑思潮不仅仅受此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和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表现出更具特色和多样性。关键词: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新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 技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是先后影响建筑发展的主流思潮,为了把握这些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本文先对其进行归纳和简化分析,再对比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简浅地谈淡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

2、响。一现代主义建筑1、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回顾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现代主义思潮的荫芽,体现在许多文化领域中,建筑艺术领域中真正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一个随着艺术、技术的发展,不断简化装饰,强调功能和技术的过程。 a装饰的简化:“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它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新艺术运动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其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的草木曲线,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

3、一。在其影响下的代表是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b功能的重视: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 c现代工业为背景: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要求;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d现代主义建筑确立和传播:在之前的现代建筑思想影响下,新一代的建筑家开始成熟,出现了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师格罗庇乌斯、密斯、

4、勒柯布西耶和阿尔托,加上美国的赖特,他们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力量,通过建筑实践和教育实践,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数千年的传统建筑、设计和美术教育体系,建立了崭新的体系,新建筑思想、新原则、教育体系得到确立。他们使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影响了整个世界20世纪的建筑面貌。2、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具体内容沙利文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主张在传统继承上的发展和变化,为新时代设计新建筑。美国建筑家赖特现代义建筑重要奠基人之一,将沙利文的现代建筑方法和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的有机建筑理论(organic architecture)、提出现代建筑与自然形式应该具有内在的关联,在自己的设计中

5、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形式和功能的协调性。他将沙利文的“from follow function”发展为 “from and function are one”,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无法分开。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他的“有机设计”就是指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德意志制造联盟认为现代设计应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化作为整个活动指导中心,而非一个自由发挥过程。这使德国,乃至欧洲的建筑设计因而得以走向理性发展之路。格罗皮乌斯是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和设计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提出包豪斯的宗旨应该是:“创造一个能够使艺术家接受现

6、代生产最有力的方法机械(从最小的工具到最专门的机器)的环境。”密斯是现代建筑主义建筑的设计大师,通过一生的实践奠立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立场和原则,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达到甚至可以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密斯毕生追寻一种国际主义的风格。勒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现代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于“机械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主张设计上建筑上要向前看 ,否定传统的装饰,他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未来的世界基本是机械的、机器的时代,房屋是“居住的机器”。3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内涵和技术本质在上述建筑大师的

7、陈述中,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共同的内涵可归结为:反历史反传统、功能第一、技术至上、理性主义、机器美学、普适主义、理想主义等等。从这几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技术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建筑的四大要素空间、结构、功能、形式相关理论发展和成熟的动力。从世界观到人本身及其需要,从建筑设计到建造过程,都全面被现代技术所渗透。如今,传统建筑中技术与建筑的手段-目的的关系模式彻底瓦解了,三大要素分离的状态结束了,四大要素都全面统一在现代技术之中。我们甚至可以说现代建筑已经成为了技术本身,这是建筑技术化的必然结果。二后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

8、想产生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

9、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直到80年代中期,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这些后现代派的建筑,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的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支持: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

10、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反对: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

11、,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中立: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什么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不同理论家有不同分类方式以下是罗伯特.斯坦恩的理论1: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2:潜伏的古典主义3:原教旨古典主义4:规范的古典主义5:现代传统主义6:其它建筑风

12、格及流派三新现代主义建筑西方新现代主义建筑概念似乎不象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那样十分清晰,但从各种理论文章来看,似可将新现代主义者分成两类:一类以迈耶、罗杰斯、福斯特、文彦、博塔、安藤忠雄为代表,包括了英国高技派、法国新柯布西埃派、日本新表现主义派,美国白色派等等,他们对现代主义理念或空间严肃地进行了重新审视,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现代主义建筑价值和艺术观,但他们在更广阔的程度上,具有独特的设计哲学及美学观念。另一类以埃森曼、库哈斯、盖里、屈米、莫菲西斯、赫迪克、李伯斯金等人为代表,这类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哲学更接近解构主义思想,建筑作品以其分裂、解体、不稳定、不协调节器的形象引人注目,建筑作品的空间没

13、有规律、变换无穷、耐人寻味.克斯曾说,80年代中期,看到纽约的一些批评家在罗杰斯和福斯特身上贴上Neo-Modern的标签,我意识到解构主义和埃森曼对现代(Modern)建筑而言,确乎是新(New的,所以我就杜撰了新现代(NewModern)一词,埃森曼假设了一种取代人从他们的世界中心离离的新现代建筑,去对抗原型关系和功能主义,并将新建筑置于一个迅速和分解的模式中,形成一种以可以认识、一系列没有意义的符号碎片来进行设计的方法。查尔斯。克期在新现代主义一文中指出,正是这种近乎埃森曼的意识形态确切地定义了新现代义建筑师直至最近,在使他们的建筑达到功能要求,并为进一步达到社会的需要而操心。现在,新现

14、代主义者不再相信人文主义,他们设计的作品是形而上学的概念的自我表现游戏。他们不再是企图改变社会的乌托邦,而是玩弄现代主义形式的美学家他们最重要的信息不再是论理的,而是风格的、一种20世纪末苦专经营的、新巴洛克的装饰语法。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共同特点就象享利。希拉里所说的那样,Modern之New乃是在于建筑师比建筑重要,因为建筑师比建筑重要,每一个建筑师就都试图成为他自己,或成为他正在创作虚构的答案。彼特。泼兰认为新现代主义的提法符合建筑动态的历史发展,这是一种有趣的、有力的、真正的建筑,在一个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表现了自我。新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忽视人文精神、忽视传统又有所不同,而与“后现代

15、主义”的要求传统的复归、艺术性、人情味、乡土、大众化和装饰则有所相通,是一种注重发扬和保护文化的多元化的设计思想,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影响。四中国的当代建筑思潮发展中国建筑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文丘里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詹克斯的后现代建筑语言以及美国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的具有后现代特征的香山饭店的落成,使中国建筑界开始对后现代主义产生极大关注。随后戈德伯格的后现代时期的建筑设计、詹克斯的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建筑及其他,以及市川政宪等合著的后现代建筑佳作图集等有关译著先后出版,建筑师等专业期刊也大力译介有关文章,世界建筑杂志更是以“鼓吹”后现代主义为己任。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与实践被较为迅速地介绍了进来,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外(包括港台)的许多著名建筑师来华访问,都对中国建筑界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浓厚兴趣大惑不解,他们或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已经过时,或者认为它根本与中国的现状不符。但是中国建筑界对后现代主义却是情有独钟,并且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詹克斯定义中的那几个原本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上(如“文脉”)。詹克斯的理论虽然深奥,但是本质上正好有与我们的期待视野相吻合的地方,赵国文认为,后现代主义传入中国,至少受到三个方面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