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9596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单元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练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2右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3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

2、泛性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4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B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C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金河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3、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一论述主要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6穿越时空,假设你作为一名民主人士,参加了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次会议,在会上你拥有的权利是A选举国家领导人 B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等的制定C参与制定修改宪法 D选举党的领导人7.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A B C 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

5、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11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同通过会议背景性质意义规定国体相同规定(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之初,

6、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点。(4分)(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3分)【答案】1.【答案】B【解析】1949年,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为解决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可判断B项正确。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

7、法律法规的依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4.【答案】A【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性别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故A项正确。因为还有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因而不能表明中国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彻底完成,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B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D项错误。5.【答案】C【解析】由“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可知,材料说的是建国初期,排除D项。由“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可知,材料说的是政党关系,排除A、B两项。结合史实可知,材料评价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8、协商制度,答案为C。6.【答案】B【解析】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A、C两项是全国人大的职能,D项是党的代表大会的职能。7.【答案】B【解析】从材料1954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出A、C、D三项错误。A项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是在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框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于1956年,我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D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8.【答案】A【解析】1954年宪法确

9、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含有的选项。9.【答案】(1)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不同通过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一届人大背景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保障在政治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性质临时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规定国体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相同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特点: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3)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两者的异同即可;第(2)问,由“新中国成立之初”可判断出法律依据是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的特点需要根据材料二概括;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新中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