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9378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24.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25.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 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 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2、 A.西周封邦建国 B.秦朝设郡置县 C.汉朝行“推恩令” D.元朝广设行省26.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 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萌发民本思想 B.主张经世致用 C.提倡轻徭薄赋 D.倡导工商皆本27.府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 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 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3、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28.中国国民党党员张继在对某一历史事件评价时说“他(孙中山)主张新弟兄们(共产党)来合伙,而我们不愿意,或许是他对我们错了,亦未可定,现在决定和新弟兄们分家,我可很是怀疑。”该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29.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30. 1938年3月罗斯福亲

4、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31. 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生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 于计划”。上述结论 A.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

5、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B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C.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D.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32.“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原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的法则,或者叫做自然法,.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材料主要反映出 A.罗马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B.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然性 C.罗马法衰落、自然法兴起的必然性 D.查士丁尼心民法大全形成的必然性33.“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 的促进还要多。仅就

6、亚麻布一项而言,据说,这些殖民地的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当然,我不敢保证这一致据的准确。但是,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 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A.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工业发展机遇C.西葡两国同英法荷德等国展开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 D.殖民地与宗主国形成“原料供给市场占有”关系34. 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 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

7、此,新成立的英国 A.采用共和政体 B.颁布成文宪法 C.修改邦联制度 D.构建分权体制35.冷战的终结为美国支配全球市场提供了条件,“全球化”的概念便是理论根据。但美 国要遏制那些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必须依靠地区性“2号大国”作为补充,这种“2 号大国”在亚洲就是日本。这反映出冷战后的世界 A.大国强权、霸权主义与多极化趋势并存 B.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开始主导“全球化” C.“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D.日本建立政治大国的国际条件已经成熟40.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饱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在18、 19世

8、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在自认为最有利于其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度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住房与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

9、划基本得到完善.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万增长至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足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城,城市管理也趋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

10、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例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背景。(12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13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代知识分于大都经历了“从西方看中国”和“从中国看西方”两种视角的变化,从西方看中国,近代知识分于一步步否定自

11、己,一步步和自己决裂,看到了自己器物不如人,就搞洋务运动,夷师长技已制夷;发现自己制度不如人,就搞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最后发现自己文化也不如人,就要把传统彻底否定,割裂打碎。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机,才能造出一个新中国来。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由表及里,对自己的批判也就由表及里,最后触及文化根本,心生绝望,悲愤至极,要割裂传统,要搞一次极为彻底的启蒙运动,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心理基础。全盘否定的心态和“从西方看中国”的视角不无关系。从西方看中国,以西方为参照物,自己经济军事实力弱小,技不如人,样样不如人,一无是处,自然把自己彻底否定。诚想,.当知识分子有机会看西方,以中国为参照物时,思想

12、观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据陈辉从中国看西方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历史知识.续写从中国看西方一文中加着重号文字后面省略的内容。(要求衔接前语,据意成文,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请考生从给出的44. 45. 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必须使用2B铂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不少人丁聚而复逃。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为确保国家财政足额,强调其社会公正的维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

13、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锐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摊丁入亩”是清代时期的一次赋役制度改革,实现了从人身税向财产税的一个重要转变。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的3.01多亿人。 摊丁入亩使占有大量田地富户们被加派到较之以前更重的赋役负担;人民负担并没有减轻,致使“今日之农,不苦于赋而苦于赋外之赋,不苦于差而苦于差外之差;今日之商贾;不苦于关,而苦于关外之关,不苦于税而苦于锐外之税”。 一一摘编自中华文史网论摊丁入亩”(1)

14、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影响。(8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材料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的一次核赌博,危机结束后双方开始作出努力缓和两国关系和国际局势。1963年8月5日,美英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实验条约.但这项条约并不禁止地下核试验,在条约签订后的5年里,核试验的次数增加了,而不是减少,运载核武器的导弹和其他运载工具更是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但是,在美苏谋求巩固核垄断地位的过程中,法国于1960年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于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同时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1968年7月,美苏又声称基于“核扩散”可能带来的世界局势紧张问题而签署不扩傲核武器条约,并在条约中规定:国际原子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中国和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拒绝参加这一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