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菩萨蛮(其二)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9326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菩萨蛮(其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菩萨蛮(其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菩萨蛮(其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菩萨蛮(其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菩萨蛮(其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菩萨蛮(其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2、深入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处?);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称花间词派。3、理解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与思乡之情之间的关系。【预习案】一、作者简介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曾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二、背景介绍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韦庄是五代

2、十国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敌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本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三、关于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3、2、 解释下列划线字。(1) 游人只合江南老:(2)春水碧于天:(3)垆边人似月:(4)皓腕凝霜雪:(5)还乡须断肠: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词中描写江南水乡美丽风光的句子。词中描写江南女子美丽容貌的句子。词中表现词人矛盾心情的句子。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 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 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

4、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 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探究案】1、 “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 寄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3、 鉴赏词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4、 概括本首词的主旨。【相关链接】表达技巧的鉴赏知识1.表达方式的鉴赏知识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词鉴赏中重点要注意描写、抒情。描写: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

5、实衬虚或以虚衬实)、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2.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的鉴赏知识就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言,常见的有:虚实相生(或称虚实相间、虚实结合或虚实相衬,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言此意彼)、烘托渲染、借古讽今(咏史诗常用)、托物起兴(比兴)、抑扬(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运用典故(可使表情达意显得含蓄而意蕴深厚)、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移景入情)、以乐景写哀情、白描、象征、照应(前呼后应)、想象(奇想、幻想、联想)等。就修辞手法而言,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对比、互文、化用、叠词、衬托、反语等。就篇章结构而言,主要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详略得当、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