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2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8795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人教版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人教版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人教版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人教版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2(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大家走进高中历史新课堂 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革命或运动 结果怎样 能得出怎么样的启示 人物一 人物二 请问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结果 失败 启示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洪秀全 孙中山 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 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代表 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取消 二十一条 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要求 史料回顾 9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请问 1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

2、么道理 当时中国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弱国无外交 有人说 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就不会有五四运动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问题探究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 一 材料 1 1914年 中国陆军45万多人 1918年则为85万多人 1919年为137万多人 材料 2 1912年 1919年 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 盐税 烟税 酒税增加了三倍 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 3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一战期间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外统治情况 材料 4 1916年 1919年5月 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 债权国包括 日 美 英 法 德 俄 比 荷等国 以中国的银行 矿山 交通 税收

3、 国库券 期货为担保 对内 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政治上战乱不断 社会动荡 军事上扩充北洋军 对外 大借外债 出卖国家主权总之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 1 1912年 1918年 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 4亿元 新注册的工厂 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材料 2 辛亥革命前 中国工人有50 60万人 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 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 1912年 1919年的七年间 工人罢工130余次 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 二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一战期间我国经济结构 阶级结构的变化 经济上

4、 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阶级结构上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材料 2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 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中国通史 材料 1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 三 请回答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对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 口号 民主 科学作用 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奠定了思想基础 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 四 材料 1 据统计 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4 9亿日元 1914年输华货值1 6亿日元 1919年增至4 47亿日元 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 35亿海关两白

5、银增至1919年的1 08亿海关两白银 同一时期 英国 法国 德国等对华贸易额有较大下降 材料 2 日本首相寺内称 在他任期内 1916年 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于前 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 二十一条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概括 一战 期间中国当时的国际形势 1 一战期间 美日加紧对华侵略 尤其是日本 2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材料 3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国际背景 日美加紧侵华 反帝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国内背景 军阀统治黑暗 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一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指明方向 小结 一 五四风雷 导火线 直接

6、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国人可以杀戮不可低头 土地可以征服不可断送 青年学生游行示威 还我青岛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口号 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回到1919年5月4日 请以参加运动的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五四运动的情况 二 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二 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1 第一阶段 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二阶段 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1919 5 4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罢课 1919 6 5 上海 工人 罢工 罢课 罢市 当时上海的小偷 罢偷 1919年 青红帮在上海罢市的那一天 由首领召集会议 会上说 我辈今日反政府有盗贼

7、行为 则我辈自身 自不当再为盗贼 最后决定 无论罢市多少日 所有扒手 一律停止盗窃行为 若有违背者 按帮规处罚 据捕房报告 罢市多日内无一件窃案 资料来源 广州日报 199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 80周年纪念刊 三 斗争的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释放 罢免 大会的决定有辱中国 本代表拒绝签署 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 根据北洋政府的指示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的 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 拒绝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利 初步 释放罢免拒绝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永

8、远的五四岁月流逝 转眼间已是二十一世纪 但是五四爱国运动并未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 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 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问题 1 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 为什么这么说 2 五四运动的特点 社会各阶层在运动中的作用 3 五四运动的作用 4 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 意义 1 性质 彻底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2 特点 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 先锋工人阶级 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 领导3 作用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4 影响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小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分组讨论 名称 比较 比较旧

9、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半殖半封社会 半殖半封社会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反帝反封 反帝反封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世界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精神 有哪些丰富内涵呢 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你认为应该怎样结合实际发扬 五四精神 探讨 五四精神 是爱国 民主 进步 科学的精神是敢为天下先 永不低头的精神 正是在对五四生生不息的纪念中 我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 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 青年时期就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 民族 人民的最大利益联结在一起 将赢得永恒的青春 当这种人生

10、追求成为一代青年的孜孜实践 迎来的 就是生机盎然的青春中国 引文 人民日报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既要革命 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 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个自己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 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1 毛泽东的这段话 说明了什么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 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11、 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 方能产生无产阶级政党 一 成立的历史条件 对照此观点 世纪初 中国是否具备了建党条件 内部 一 成立的历史条件 经济 阶级 思想 组织 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李大钊 陈独秀 毛泽东 邓中夏蔡和森 瞿秋白 周恩来 内部 一 成立的历史条件 经济 阶级 思想 组织 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 1920年秋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 陈独秀

12、任书记并把 新青年 改为党的理论刊物 1920年10月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1月开始出版了 劳动音 1920年下半年 毛泽东等在长沙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秋 董必武等在武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冬 王尽美 邓恩铭在济南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出版 劳动 周刊 内部 一 成立的历史条件 经济 阶级 思想 组织 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部 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 成立的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 1 时间 2 地点 1921年7月23日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浙江嘉兴南湖 上海今兴业路 李达家 二 成立的标志 中共一

13、大的召开 1 时间 2 地点 3 人物 1921年7月23日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毛泽东 董必武 张国焘等13人 何叔衡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董必武 陈潭秋 毛泽东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包惠僧 周佛海 刘仁静 中共一大代表 4 内容 1 确定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2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实现共产主义 3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4 成立党的中央机构 中央局 陈独秀为书记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成立的历史条件 二 成立的标志 三 成立的意义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革命的面

14、貌焕然一新 新 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型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开动脑筋 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上 提出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二七惨案发生地点 中共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时候 认识到什么问题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 必须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三 国共合作 一 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内部条件 1 反帝反封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 敌强我弱 中共需要寻求同盟者 3 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政党 有威信 有实力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指导 一 国共合作实现的条

15、件 二 国共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 中共三大确立1 时间和地点 1923年广州2 内容 1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 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三 国共合作 五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 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个大群众的党 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 遵行此议决 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六 我们加入国民

16、党 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 从国民党左派中 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 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 谨严我们的纪律 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中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思考 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2 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一 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二 国共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 中共三大确立 三 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三 国共合作 3 意义 国民党 一大 的召开 1 时间 地点 2 主要内容 1 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 2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确定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3 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 广州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也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甲某 1923年8月时说自己既是国民党员 又是共产党员 乙某 1924年8月时说自己既是国民党员 又是共产党员 他们谁在说真话 谁在说假话 火眼金睛 一 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 二 国共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 中共三大确立 三 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四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三 国共合作 三 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