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8782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X 页数:113 大小:3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人教版地理大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地理图形信息获取二等压线图 课时作业 考点二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 内容索引 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基础梳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吸收 散射 大气反射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逸出 逸出 大气辐射 返回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 吸收反射散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短 波辐射 地面 吸收 地面长 波辐射 大气 吸收 大气逆 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地面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 大气逆辐射越强 地面反射 大气气温的垂直分布 1km 0k

2、m 2km 3km 28 22 16 10 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如右图在 情况下 大气 的对流运动减弱 大气比 较稳定 在 情况下 大 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正常情况下 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 6 但在不 同地点及不同时间 可能会小于0 6 或大于0 6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 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提高生产效益 温室大棚烟雾防冻果园铺沙 3 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l 高海拔地区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l 内陆地区 气候较为

3、干旱 晴天多 阴雨天气少 大气的削弱作用 弱 太阳能丰富 l 四川盆地 4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l 地势高低 地势高 大气稀薄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 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 l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 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 l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 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昼夜温 差小 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主要从地势高低 天气状况 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5 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 温高于理论气温 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 高的现象 称为逆温 气温

4、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气温 高度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增 气温 高度 夜间地面迅速降温 离地面愈近降 温愈快 形成逆温 黎明达最强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上 底 层空气受地面影响而迅速降温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斜坡下沉到谷底 积聚并把较暖的空气抬挤上升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 其上方为 暖空气 下方为冷空气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大气污染影响航空 基础自测 1 中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随季节而明显变化 厚度最大的季节是夏 季 原因是夏季 A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 对流旺盛 B 近地面大气反射作用较强 对流旺盛 C 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强 对流旺盛 D 近地面

5、大气散射作用较强 对流旺盛 答案 解析 夏季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 温度高 对流旺盛 A正确 B C D均错误 故选A 解析 2 读下列气温垂直分布图 其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的情况是 答案 3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 从波长长短的角度来说 图甲中 编号 为 辐射 2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 用中的 作用 3 图乙中 B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 原因是 风 云 雨 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 图乙中的 填字母 层 短波 散射 高气温增加 随高度升 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升温 A 4 近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 请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为什么 开发 利用新能

6、源 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 答案 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CO2减少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 大气逆辐 射会变弱 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 使气温升 高趋势减缓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 2017 全国文综 9 10 2016 北京文综 7 2015 广东文综 2 2015 四川文综 3 4 2014 安徽文综 33 该考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 常 结合自然地理过程示意图或相关统计数 据 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逆温及自然要 素变化的影响 其考查形式中选择题较 多 非选择题偶有出现 考向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 解析答案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 两层

7、覆膜间 留有一定空间 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 月 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 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 2题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 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考向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 解析 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 技术效果显著 说明 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排 除 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 昼夜温差较大 丰雪年降水多 昼夜 温差小 可进一步判断 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曲线 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因此答案选B 考向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

8、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 2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 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解析答案 考向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 解析 由图可知 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 的平 均气温日变化 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 因此A错 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 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 大 致相同 因此B错 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 主要是由于丰 枯雪年积雪厚 度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C正确 D错误 考向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 答案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

9、小水滴或冰晶 右图为 中国年平均雾 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3 4题 3 下列地区中 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 福建沿海 B 黄海沿岸 C 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解析 根据图例和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可以看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 是柴达木盆地 D项正确 解析 考向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 4 与四川盆地内秋 冬季节多雾直接 相关的是 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 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解析 雾多出现在晴朗 微风 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 清晨 四川盆地内由于秋 冬季节阴雨天少 晴天多 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

10、辐射冷却快 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 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 答案解析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 坐标图 区域 分布图 求气温或气温变化 分析气温特点的成因 分析大气热力性质 相关现象的成因 解读图表材料 分析要 素时空变化与大气热力 性质之间的关系 考向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 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 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右图为该小组多 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5 6题 5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 向上减小 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 后减弱 C

11、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 日出前消失 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 后半夜降速快 答案解析 考向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 解析 根据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 逆温强 度近地面较大 向上减小 A项正确 图中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 B项错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 日出后消失 C项错 读图可知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 后半夜降速慢 D项排除 考向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 6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 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解析 考向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 解析

12、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 间差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 C项正确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大气散射 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 异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这些与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 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无关 A B D项错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 逆温数据的统计 图表 雾霾等与 逆温相关的天气 现象 推断数值或结果 分析形成原因和发 生过程 抓住垂直方向上的温差与 空气垂直运动的关系分析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基础梳理 DC AB 冷热高压低压 低压高压 受热上升 冷却下沉 垂直方向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先有空气垂直运

13、动 再有高低压 最后有空气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 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l 成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提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 一个关键 两种运动 三个不同 1 一个关键 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 l 同一性质下垫面 考虑纬度差异 l 不同性质下垫面 考虑热容量差异 2 两种运动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近地面冷热不均 导 致 引 起 引 起 提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 一个关键 两种运动 三个不同 3 三个不同 l 空气升降不同 热上升 冷下沉 近地面热空气上升 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l 同面气压不同 热低压 冷高压

14、 近地面冷的地方形 成高压 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l 空间气压不同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 近地面 为高压 其高空为低压 近地面为低压 其高空为高 压 等压面 等高面 热低压冷高压 上升雨下沉晴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下沉气流往往晴朗 等压面上弯说明该处是高压 下弯则是低压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 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相反 气压值 等压面的判读技巧 常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 空气运动 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 就可以形 成热力环流 如陆地和水面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 在同样受热或 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 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下面介

15、绍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 陆地升温快 气温升高 形成低压 海洋升温慢 气温较低 形成高压 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形成海风 陆地降温快 气温较低 形成高压 海洋降温慢 气温较高 形成低压 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形成陆风 城市风 上升气流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 因影响 气温高 空气 膨胀上升 形成低压 郊区气温低 气压高 山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 空气膨胀上升 山谷 的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 形成谷风 夜间山坡降温快 空气冷却下沉 顺山 坡流入山谷 山谷空气被迫抬升 并从 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 形成山风 基础自测 右图为 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 等压面垂直剖面图 相邻两个等

16、压面 气压差相等 读图回答下题 答案 1 关于图中气温和气压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比 气温高 B 比 气温高 C 比 气压低 D 与 气压相同 解析 解析 图中 海拔低于 比 气温高 根据等压面弯曲方向知 近地面同 高度 处气压高于 处 说明 处气流下沉 处气流上升 处气温高于 处 处海拔低于 处 气压高 据等压面分布知 处气压高于 处 2 读 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回答问 题 答案 1 高空C比D的气压 高或低 地面A比 B的气压 高或低 2 A比B的温度 高或低 3 A B C 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 顺或 逆 时针方向流动 4 如果A地是海洋 B地是陆地 则此时应该是 填 白天 或 夜晚 此时A地与B地间吹 风 填 海 或 陆 5 A与B相比 日温差大小比较为 高 低 高 顺 夜晚 陆 B A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 2015 四川文综 7 8 2014 山东文综 8 该考点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 以示意 图为背景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热力环流 等 压面分布等 考向根据温度变化确定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答案 下图为 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