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9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8687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9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9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9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9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9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9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9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选择题薄膜发电是依靠具有轻、薄、柔特点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像英特尔芯片一样嵌入各类载体,提供清洁电力。薄膜发电将引领移动能源时代。目前的移动能源技术主要是指薄膜发电技术,薄膜光伏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可弯曲、易携带、发电无污染、低能耗、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据此回答12题。1与其他能源相比,移动能源最突出的优势是()A全天候发电B灵活易携带C清洁无污染 D生产成本低2移动能源最适宜应用于()A地铁中 B工厂车间里C广阔的草原地区 D森林茂密地区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易携带、发电无污染、应用范围广等都是其重要特征,与其他能源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移动能源最突出的

2、优势是灵活易携带。第2题,由材料可知,薄膜发电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地铁中和工厂车间里太阳能并不充足,而且这些场所对移动能源需求并不强烈;而森林茂密的地区,由于树木影响,太阳能不充足。一般广阔的草原地区,太阳能比较丰富,故该地区最适宜移动能源的应用。答案:1.B2.C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回答35题。3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A青海西部察尔

3、汗盐湖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C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4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A受天气影响小B受地域的影响小C电站建造成本低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5我国利用海洋渗透能的天然优势是()A有雄厚的经济基础B山地多,地势起伏大C有众多的内陆湖D有漫长的海岸线解析:第3题,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盐分浓度大,但由于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A、B、D错;盐城大盐湖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C对。第4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渗

4、透能发电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受地域的影响都很大,B错;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高,C错;海洋渗透能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刚刚研发成功,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D错。第5题,我国海岸线漫长,发展海洋渗透能的自然条件优越,D对;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天然优势,A错;海洋渗透能的开发,与地形关系不大,B错;海洋渗透能的利用需有充足的淡水,有众多的内陆湖不是优势,C错。答案:3.C4.A5.D地源热泵是利用地表土壤热源为室内供冷供热的空调系统,它以大地作为低位冷热源,冬季从土壤中吸取热能,通过热泵系统实现向建筑供暖;夏季从建筑中吸取热量释放到土壤中,实现向建筑供

5、冷。地源热泵是目前公认的对环境最友好的制冷制热系统。下图为徐州地区土壤深度分别为3 m、6 m和14 m时全年土壤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6图中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是()A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比气温大B深度愈深,土壤温度变化的幅度愈大C土壤温度相对气温有滞后效应D冬季各深度的土壤温度差别最大7与常规家用空调相比,地源热泵空调系统()A受天气变化影响大B向大气散发的废热少C安装设备占用空间小D初装费用低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壤深度3 m处温度年变化最大,但也只有7 左右,其变化幅度远比气温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在减小。春、秋季节各个深度的土壤温度差别大于冬季。土壤温

6、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0月左右,而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8月份,因此土壤温度相对气温有滞后效应。第7题,地源热泵安装时需要埋设管线,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初装所需的费用也比较高。地表土壤热源相对稳定,所以受天气变化影响不大。地源热泵夏季从建筑中吸取热量释放到土壤中,实现向建筑供冷,所以向大气散发的废热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答案:6.C7.B风光互补发电提水灌溉系统是一种经济适用的供水系统,主要是为解决缺水地区的灌溉及人畜饮水等问题研究设计的。下图为风光互补发电提水灌溉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该系统主要分布的地区可能是()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9该系统的主

7、要优势是()提供的能源清洁无污染技术要求低,建设难度小风能、太阳能相互补充,持续性好能够解决使用地区的缺水问题A BC D解析:第8题,该系统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利用电能进行提水,主要应用在缺水地区,所以排除东北地区和四川盆地,B、C项错;华北地区风能资源相对较少,用风能发电成本较高,不适宜采用该系统,A项错;内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干旱缺水,太阳能资源丰富,加之靠近冬季风源地,且地形较为平坦,风能资源丰富,适宜采用该系统,D项对。第9题,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构成较为复杂,有较多的电力控制设备,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建设难度相对较大,错误;太阳能和风能可以相互补

8、充,且持续性好,正确;该系统能够有效缓解使用地区的缺水问题,但无法解决缺水问题,错误。答案:8.D9.C(2019南昌模拟)下图是某区域能源利用结构图,图中单位GDP能耗是指单位GDP所消耗的能量(一般以“标准煤”作单位)。据此回答1011题。10图中序号代表新能源开发的是()A BC D11下列举措,可能降低单位GDP能耗,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是()A扩大能源开发规模 B延长制造业产业链C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D限制能源跨区调配解析:第10题,图中序号能够降低单位GDP能耗,应是代表生产技术或产业结构,故A、B错误。可减少废弃物排放,应代表清洁生产或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故C错误。可缓解能源供需

9、矛盾,应代表新能源的开发,增加了能源供应,故D正确。第11题,延长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深加工,可以提高单位能源的产值,也降低了单位GDP能耗,故B正确。扩大能源开发规模,能源总量增加,不能降低单位GDP能耗,故A错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煤炭造成的污染减少,不能表示单位GDP能耗降低,故C错误;限制能源跨区调配不能降低能耗,故D错误。答案:10.D11.B二、非选择题12(2019泉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锂在电动汽车、储能、受控热核反应等领域应用广泛。自然界中锂资源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主的岩石形式,含量较高,锂辉石提锂工艺成熟;另一种是以盐湖卤水为主的含锂天然水

10、形式。甲盐湖位于智利东北某高原,海拔2 300 m。盐湖中的钾、锂等离子含量高,锂资源丰富。当地某企业在湖区修建盐田,将盐湖卤水灌入盐田进行多日的日晒蒸发,产生高浓度卤水,同时还会遗留一些难以直接利用的“尾卤”,晒盐场通常会将尾卤注回到盐湖干盐壳之下,不暴露于空气中。该企业将经浓缩后的富锂卤水,运往240 km以外的智利第二大港口城市乙港加工成碳酸锂,再运往发达国家进一步深加工。(1)简析该企业在甲盐湖周边修建盐田的原因。(2)说明该企业晒制盐湖卤水后,将尾卤注回到盐湖干盐壳之下的原因。(3)简述该企业将浓缩后富含锂的卤水运往乙港进行加工的理由。(4)目前有多家公司在当地开采富含锂的矿石,但当

11、地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1)利用湖水需要接近湖泊;晒盐(锂)需要光照强,该地海拔2 300 m,则光照强。(2)“尾卤”对该公司来说,就是废弃物,同时也是没有利用的资源;该处理方式一方面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对环境的危害。(3)可从两地环境容量、加工的技术、劳动力条件,以及运输条件角度分析。(4)可从区位条件与可持续发展内涵角度分析,注意观点与理由要一致。答案:(1)靠近盐湖,便于提取卤水;盐湖所在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有利于晒盐(高原地区风力较大,有利于晒盐)。(2)经再自然化过程(与原有湖水混合,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覆

12、盖在干盐壳之下(隔绝空气),减轻对大气的污染(避免随意排放在地表,污染大气及地表环境,破坏生态环境)。(3)甲地自然条件恶劣;浓缩后的卤水重量减轻,便于运输;有公路连接海港,距离较近,便于外运;港口基础设施较完善(高原的工业基础条件较差);劳动力较丰富,技术水平较高(高原劳动力缺乏);地处沿海地区,环境容量大(在高原加工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4)不赞成:高海拔地区,开采基础设施差;只开采锂矿,易造成其他矿产资源的浪费;矿石开采,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固体废弃物堆积,污染环境,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耗能大,开采成本较高(初级产品出口,附加值低)。或赞成:矿石锂

13、的含量高(含锂的矿石品位较高),工艺成熟;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较高;锂应用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可带动加工、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5位,埋藏浅,煤质好;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752.42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下图为贵州省主要自然资源、生物质能及铁路线分布图。(1)简述贵州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

14、优势。(3)贵州省形成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意义。(4)列举贵州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可开发的新能源。解析:(1)结合材料中的数字判断贵州水能及煤炭资源丰富;结合“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分析其具有独特的水火互补优势;根据分布图判断贵州水能分布集中,便于开发;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2)结合贵州省的位置分析,贵州省与广东省等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距离近,输电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3)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会向外输出煤炭,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减轻煤炭外运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

15、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也可以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压力;增加经营模式,可增加电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等。(4)根据图中小油桐、蓖麻、栾树的分布状况可判断生物质能丰富,根据贵州省的位置可判断该地地热能丰富,根据气候特点和纬度位置等判断该地有太阳能资源可供利用。答案:(1)贵州省水能及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水火互补的独特优势;水能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2)贵州省距广东省等用电量大的地区近;电力输送距离短,竞争优势明显。(3)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煤炭的洁净利用;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增加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等。(任答4点即可)(4)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任答2点即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