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88608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分析阐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答:1.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的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客观的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实践的手段(工具等),乃至最后实践的结果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具有客观物质性。其次,实践

2、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人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无意识的本能活动,因此实践活动具有思想意识的指导性、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在社会中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和检验标准要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随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实践自身也要发生相应变化,因而社会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3.基本形式: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

3、的,随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步,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三大形式。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们自身的力量,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的活动。同时在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形式和面貌。处理社会关系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产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关系、文化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城乡关系等。调整和处理好这些社会

4、关系,解决好这些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能够极大地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实验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验活动。科学实验一经产生,就具有与生产实践和变革社会的实践所不能代替的特点,即自觉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仪器和装备为手段,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活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

5、验能够有力促进物质生产活动实践的发展。三种社会实践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分析论述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答: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从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以看出,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是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交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性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立即开辟道

6、路一样。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从宏观上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由市场调节价格,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从微观上说,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注重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基石,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应对

7、挑战,紧密结合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努力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体系。为此,我将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本质入手,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着手,对劳动及劳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里价值规律仍然发生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同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条件已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大不相同,因此,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和资本主义制度下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生产具有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不仅要受有计划

8、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支配,而且也要受价值规律的调节。价值规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杠杆来实现的。这种调节作用的经济条件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都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全民所有制企业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它们都有本身的局部利益,都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生产经营成果,要求等价交换,使自己在生产中的劳动耗费得到补偿和正确的社会估价。出于对本身物质利益的关心,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全民所有制企业都必然会倾向于多生产那些消耗少、收益多的产品,因为这样,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成员就可以增加收入,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可以更容易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对国家上缴税利的任务,从而增加企业基金,增加归企业自己支配的用

9、于生产、集体福利和职工奖励的资金来源。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安排和贯彻计划时,必须利用价格杠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对商品流通也具有调节作用。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同一个经济过程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表现,两者是紧密联系着的。价值规律调节商品流通,是通过价格机制对商品需求的变化贯彻其作用的。有购买力的需求按照同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价格下跌,需求就增加;价格提高,需求就减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费资料价格的降低或提高,在劳动者购买力既定的条件下,会极其灵敏地影响需求的变化。生产资料需求变化的弹性虽然较小,但是价格的变化,也会对生产资料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求调节价格,价格也调节需求,并相应地也调节生产。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它对于督促社会主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必须充分利用价值、成本、利润、税金等经济杠杆,来确定企业对国家的经济责任和国家考核企业的标准。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规定有科学依据的价格,使社会主义责任制有合理的衡量赏罚的标准,从而有效地督促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