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练题(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8537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练题(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练题(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练题(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练题(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练题(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练题(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练题(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以上变化说明( )A. 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 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C.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D. 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2、作为一种政治势力,洋务派内部的情况十分复杂。在洋务运动中,中央的奕诉和地方上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间有矛盾,曾、左、李等人相互之间有矛盾,老牌的洋务重臣李鸿章与后起的张之洞之间也有矛盾。材料说明(

2、 ) A洋务派内部存在利益冲突 B洋务派缺乏共同政治主张C地主阶级具有时代局限性 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3、19世纪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B.使中国经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C.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4、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B.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

3、自然经济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5、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5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年份发展大事1892年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1912年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1915年在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A.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B.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D.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6、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

4、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B.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D.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7、1915年创办于北京的双合盛啤酒厂,是我国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D.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8、陆军总部发布命令:“政府机关暨国营事业,以及一切税款之收支,自我政府所派人员接收后,即应完全使用法币,不得再用伪钞,京沪区各银行,自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起,凡一切往来交易,应一律使用法币。”

5、国民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是( )A.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强化对金融领域的控制 D.便于融入国际贸易9、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0、1915年为反对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次

6、抵制日货运动( )A.是近代提倡国货运动的开端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粉碎了日本独占的阴谋11、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12、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

7、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这说明( )A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C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D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一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我们中国当

8、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四个政治派别的观点?(2)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3)以上四种不同的政治派别分别掀起了哪些运动?14、商会作为一种为振兴资本主义而奋斗的资产阶级社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简明商会章程,开始劝办商会,此后商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在辛

9、亥革命后的15年中,特别是袁世凯政权垮台后10年中,国家政府和各党派无心和无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国内有利条件。(2)据材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答案1.B解析:国人对洋货倾销经历了“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到“利源”(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而提

10、出“商战”,这一变化说明了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和近代商办企业兴起,故CD错误。2.A3.D解析:本题实质上间接考查了学生对洋务运动作用的理解。依据材料可知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使外国经济势力受到损失,从而抵制了其经济扩张,故选D。A属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但与题干无关;BC与史实不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点评: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4

11、.B5.D解析:材料不能表明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T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且在辛亥革命之后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故A项错误;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之后,与材料中“1892”年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发展实业的重点是铁路交通运输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1915年”“在组织下 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说明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故D项正确.6.D7.C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根据材料“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实行经济管制,官

12、僚资本膨胀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规定一切税款收支、银行交易往来都必须使用法币,体现国民政府强化对金融领域的控制的目的,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9.B10.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抵制日货运动。1915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提出“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这是近代提倡国货运动的开端,但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A项;题干主要涉及日本一个国家,不能笼统地说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故排除B项,在 1915年,全国各地纷纷爆发抵制日货运动,于是“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它们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表明这一活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仅仅通过一次抵制日货运

13、动,就“粉碎了日本独占的阴谋”的论断是不符合史实的,故D项错误。11.D12.A解析:材料提到,日寇投降不久,上海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寇投降不久,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通货紧缩。国民党政府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故A项正确;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法币,故B项排除;材料说明上海出现暂时性的通货紧缩,无法体现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排除D项。13.(1)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2)民主与科学; (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4.(1)有利条件:清政府的倡导;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不同状态:成立前:被动充当;成立后:主导和领先。作用: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加速资产阶级本身现代化。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