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学生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8428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断章》教案学生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高一学科语文总课时1课题断章第_1_课时主备人胡明强审核人锁定目标 找准方向备 注1、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自我构建 快乐无限一、新课导入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和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

2、见仁,智者见智。二、解读断章1、介绍作家作品: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2、 整体把握,解读诗意。合作探究 携手共进1、 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2、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你说呢?3、课件展示学术界对断章的几种解读;教师可提供几组有关断章诗意的资料:A)学者、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

3、饰”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B)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C)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触景生情,储藏在记忆中,当还远远早于这个日期”。“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

4、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小结: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教师要抓住“你”“风景”“明月”“梦”几个意象作适当的补充。)6、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当场背诵。拓展提升 学以致用四、拓展延伸补充余光中连环一诗,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无达诂、个性化解读这种阅读特点。连环-仿卞之琳诗意余光中你站在桥头看落日/落日却回顾/回顾着远楼/有人在楼头正念你你站在桥头看明月/明月却俯望/俯望着远窗/有人在窗口正梦你反馈检测 体验成功我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