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688424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发展建议经验材料据统计,xx县共有证照齐全的餐饮服务经营主体x家。随着该县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食品行业领域的各种问题也相继出现,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当前这种食品安全问题易发多发的阶段,治理食品安全必须秉持法律这一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手段。一、主要做法(一)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宣传培训工作,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通过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发放新食品安全法宣传资料等形式,组织广大群众,现场开展食品安全承诺签名活动,发放制作的食品安全法宣传册、宣传单。二是通过各类媒体、杂志、报刊及网络,对餐饮服务食

2、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宣传报道;三是在全县社区服务站、学校食堂、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饮食用药安全科普宣传站,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进单位”宣传活动,定期投放宣传资料,更新宣传内容;四是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宪法法律宣传月”“合力打假守护健康”主题宣传日、食药安全科技惠民宣传周、食品安全周等活动,集中发放各类宣传手册和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展示宣传展板。(二)积极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1.严格规范审批,严把许可准入关。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手段,根据餐饮服务许可特性倡导特色服务,大力推行餐饮单位行政许可前置介入服务制度,将行政

3、许可关口前移。在餐饮单位开始装修时即派人进行现场指导帮助餐饮单位设计和优化餐饮加工布局流程,同时要求现场核查人员从严掌握餐饮服务单位关键控制点,确保新办餐饮单位在选址,加工流程、设施布局、墙面、地面、通风排烟、排水、防蝇措施以及材料选用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规范的要求。2.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以诚信经营和规范操作为重点,全面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3.三是大力开展明厨亮灶工作。按照地区明厨亮灶达到80%的要求,x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开展明厨亮灶工作,推行达不到明厨亮灶标准不予许可的管理办法。4

4、.突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食品专项整治。按照“持证经营、规范操作,索证索票、定点采购,明厨亮灶、确保消毒,量化分级,脸谱上墙”要求,坚持做到防打结合、有效监管。针对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大中型酒店、敬老院、机关单位集体食堂、旅游景区及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治理。5.开展重点品种食品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开展了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火锅底料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治理,加大餐饮服务单位重点品种食品的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帐登记等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6.抓好重要节点专项检查工作。扎实开展每年“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点期间

5、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大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餐饮食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监督和对食品安全制度指导工作力度,认真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7.认真开展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品安全检查。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各责任单位关于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通过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我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合作的顺利推进;制定出台了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办法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学校食堂持证情况、食品加工及从业人员

6、卫生、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及登记、餐具清洗、消毒及保洁、食品贮存、食品留样等进行全面检查;除了春季、秋季和中高考期间3次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外,还在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深入开展了索证索票管理、食品留样、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治理工作;由教育局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学校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熟悉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守法经营,规范操作,做到履职尽责,提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守法经营自觉性。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有效预防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了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8.初步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为增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

7、性,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促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制定了xx县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9.强力推行“互联网+千里眼”餐饮服务监控系统。为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创新监管手段,与电信部门合作建设了“千里眼”餐饮服务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按照“多个前端、一个中心”设计思路,前端摄像系统将餐饮服务单位后堂烹饪、加工流程、凉菜间操作、工作人员着装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实时传输给中心操作平台,监管人员通过此系统,借助摄像头和软件的视频同步播放、多倍图像放大等功能,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24小时全程对监管单位运行状态进行监看,如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可以进

8、行抓拍、录像,并第一时间派监管人员出动执法,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高效性。同时,“千里眼”餐饮服务远程监控系统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强化餐饮监管的现场监控,实现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从单一现场监督到远程实时动态监管与现场监督相结合的科学监管,增强了行业的自律性和从业人员规范操作的自觉性,从而实现监督前移、实时监督、无缝监管的新模式,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10.开展“寻找笑脸就餐”专题活动。为构建餐饮企业信用体系,积极创造安全放心的就餐环境,食品监管部门启动“寻找笑脸就餐”活动,依据对全县的各类餐馆量化分级等级评定和日常监管情况,对综合条件优秀的餐饮单位,在大厅等显著位置张贴

9、卡通笑脸(大笑)标志,引导消费者放心消费,形成“餐饮单位贴笑脸、就餐消费寻笑脸、顾客满意露笑脸”的良好氛围。11.开展“推荐就餐场所”就餐活动。“推荐就餐场所”标志用来表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状况的好坏,简单直观,一目了然,广大消费者在就餐前,可以根据“推荐就餐场所”选择餐饮服务单位就餐,从而对餐馆的食品安全做到心中有数。我县通过推行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和等级公示制度,达到了“强化餐饮单位的主体责任、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通过对全县辖区内餐饮持证单位餐饮服务量化等级评定,引导消费者选择食品安全等级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从而规范餐饮单位自觉承担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12.扎

10、实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经营企业、小型餐饮企业、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等培训班,通过加强培训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13.强化食品专项抽验。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的支撑作用,及早发现和整治食品安全隐患。14.规范与处罚并举,突出重点开展日常监管。确定重点地段、重点单位,帮助餐饮单位查找薄弱环节,指导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餐饮经营单位、学校食堂等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指导检查,按照要求建立了统一格式的进货台帐和索证制度,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检查制度普及达到了100%。对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构成刑事责任的,及时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司法机

11、关进行处理,如果没有构成刑事责任,则按照行政相关法律进行处理,做到毫不手软,不徇私情。15.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措施。承办地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分别模拟了食品中毒事故、药品安全事件的完整应急处置过程,各部门都按照既定部署完成规定动作,为保障应对突发事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存在的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执法及日常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依靠我们自身是难以解决的。(一)监管人员不足。目前,xx县市监局在编在岗人员少,面对的监管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监管任务非常繁重。随着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面对巨大的监管任务,执法人员的匮乏,导致监管频次及监管

12、覆盖面难以达到监管标准。(二)监管经费紧张。xx县各乡(镇)、村(社区)分布较为分散,造成监管成本增高,工作经费不足,且执法装备简单落后,交通工具缺乏,从而难以保证监督检查的频次和覆盖面。(三)对进口食品监管难度大。针对xx口岸进出口贸易,进口食品的销售存在着销售点多而乱,经营商户将进口食品擅自进行分装后再销售、进口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经营假冒进口食品等现象,对这些现象缺乏有效监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四)农村监管力量薄弱。农村地区食品单位点多、线长、面广,乡(镇)一级没有设立监管机构,没有专职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只靠县级监管人员进行监管,监管工作无法全面有效落实,特别是缺乏对农村地

13、区、边远牧区的监管,出现有监管“盲区”。(五)食品检验检测装备缺乏。日常监督检查中缺乏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执法过程中仅凭经验靠眼看、鼻闻、手模和查供货发票、查验检疫证明等原始手段来判别假劣食品,既无可靠性、更无法定性。支撑食品安全执法工作的物质技术力量无法保障。三、对策建议(一)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力量,增加工作经费和检验装备,并由政府根据实际给予支持,切实解决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巩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拓展监管方式和覆盖面,在全县全面启动以基层为重点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包括熟食店、小吃摊)、小商店、小农家乐等食品安全整治行动。(二)建立完善监管体系。针对进口食品监管难的问题,急需建立有效地监管体系,确保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入我县互市贸易市场进口食品的安全,建议组建xx口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负责xx口岸由地区口岸委管辖区域范围内的所有进口食品、进口药品、进口医疗器械、进口保化品、进口保健品等的管理。(三)设立基础监管机构。在各乡(镇)设立基层监管机构。增加监管人员,提高队伍保障能力,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形式迫在眉睫。(四)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层级分明、分工合理、保障有力的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检验检测机构设置应向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社会化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