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2688176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1、符合文体要求高考作文的题目首先要充分体现文章的文体特征,让人一读标题就可以感受到所写文章的文体样式。写议论文,标题要深刻、鲜明;写记叙文,标题要形象、生动;写散文或小说,标题要含蓄、有诗意。2、体现关键词考生要尽可能地在拟写标题时将话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明示或暗示出来,让阅卷者了然于胸,增强好感的同时减小误判的可能。3、传达主旨立意考生在拟写标题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让阅卷老师在看到标题的第一时间确定所写作文是否符合题意。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是什么?学会它,提高写作水平拟写实力型标题三种方法方法一:亮明观点此类标题以无招胜有招,有大道至简的底气,质朴无华,

2、亮出的都是“干货”。因洗尽铅华,故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因有的放矢,故能让阅卷者了解主旨。考生在标题中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旗帜鲜明,先声夺人。如:作别眼见为实(全国卷辽宁考生)打破定式,走向创新(全国卷重庆考生)不忘根本,放眼未来( 浙江考生)人们肉眼见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象,而非真相,为此,例用 “作别”二字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眼见为实”这一习惯认识的否定态度;例破的是“定式”,立的是 “创新”,先破后立,观点鲜明;“不忘根本”是 “继往”,“放眼未来”是“开来”,例鲜明地表达了作者 “要在传承中发展壮大”的深刻见解。方法二:亮出内容考生在标题中直接亮出文章的叙述

3、缘由、核心意象、主要素材等写作内容,标题中的人、事、景、物,各异其趣。如:花袭人的暖心世界(江苏考生)钱塘潮涌奇,我自泛扁舟(浙江考生)水应深潜,酒应细尝(全国卷重庆考生)例亮出的是叙述缘由,用 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之言展开议论,她要求宝玉答应的三件事既体贴,又理性,正是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因而富有事趣;例亮出的是带有水乡特色的意象钱塘潮、扁舟,抒发了作者勇做时代 “弄潮儿”的豪迈情怀,因而富有情趣;例亮出的是水、酒两个事物,借对二者 “深潜”“细尝”的态度,表达了“浅显之知浮于表面,深处挖掘才获得真知”的主旨,因而富有理趣。方法三:亮出层次考生提取写作提纲中的关键词,在标题中直接亮出文章的行

4、文思路、结构层次,使文章构思清晰,布局分明。如:立大志,成大器,担大任(天津考生)变时变识变实(全国卷贵州考生)新路心路兴路(全国卷贵州考生)例中的三个短语形成了严密的逻辑推理链,“立大志”是 “成大器”的重要前提,而 “成大器”又是 “担大任”的重要前提,逐层推进,展示出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例和例均采用“一字立骨”的方法,选择三个音近而意丰的词语,巧妙相连,缀而成题。在标题中,例展示出文章从时间在变、认识在变到精神在变的总体架构,例展示出文章从除旧布新、凝心聚力到民族复兴的总体架构。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是什么?学会它,提高写作水平拟写新锐型标题三种方法此类标题 “新”在与时俱进,与时代

5、的主旋律、时尚的新潮流同频共振,“锐”在别出机杼,独辟蹊径,带给阅卷者扑面而来的 “新”气、 “锐”气。方法一:镶嵌热词考生在标题中镶嵌一些年度热词、网络热词等,彰显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意识和与时代同行、倾听时代声音的使命感。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国卷山东考生)走好长征路,领航新时代(全国卷四川考生)丢弃 “佛系”扬 “儒系”(浙江考生)例中的 “初心”和例中的 “新时代”取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 “汉语盘点2017”年度字词,这两个词语传递的是正能量,洋溢的是家国情怀;例中的 “佛系”取自网络流行词,标题鞭策了“佛系”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消极的 “出

6、世”态度,倡导 “儒系”自信昂扬、奋发进取的积极的 “入世”精神。方法二:点击时事考生在标题中点击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时事,彰显其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和对时事的敏感度、认知度。如:雄安的绿色长征路(全国卷云南考生)且看少年芳华,助力国之成长一封 “时光瓶”中的信(全国卷湖南考生)只问使命,无问西东2035年的一份成人礼(全国卷湖北考生)例的拟题灵感来自中国政治、经济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此举乃千年大计,举世瞩目;例和例的拟题灵感来自热映的两部国产影片 芳华和 无问西东,这两部影片奏响了“青春注定历经磨难,青春必然风雨兼程”的热血乐章,勃发的是 “青春无问西东

7、,奋斗自成芳华”的筑梦豪情。方法三:焕发新论考生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打破成见、定论,在标题中焕发出独到的见解、新论,彰显其辩证、发展的眼光和逻辑思辨的能力。如:己所欲慎施于人(上海考生)浮云不遮慧眼,众议难掩明心(全国卷重庆考生)器,善用者赢(天津考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名言,但作者却对其进行了反向思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出发点是 “利他”,“己所欲,施于人”的出发点则可能是 “为己”。“利他”与 “为己”是划分 “被需要”动机和效果的标准。例为此焕发出“己所欲慎施于人”的新论。“浮云遮望眼”“众口铄金”观照的是 “浮云”“众口”等外因的作用,但作者却换一个

8、角度进行了思辨,“眼”“心”等内因不够强大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例为此焕发出“浮云不遮慧眼,众议难掩明心”的新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孔子的名言,但作者却对其进行了延伸思辨,“利其器”只是前提,“用其器”才是关键,人们应该做 “器”的驾驭者,让 “器”帮助自己成大器,而不能被 “器”绑架,沦为 “器”的奴隶。例为此焕发出 “器,善用者赢”的新论。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是什么?学会它,提高写作水平拟写新奇类标题四种方法新奇类标题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考生将长期积淀的文学素养幻化为标题中一抹极具文采的云霞,妙手偶得,溢彩流光,让阅卷者拍案叫绝。方法一:留意押韵此类标题句式整齐,尾

9、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得词句结构之美,更得汉字音韵之美。如: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写给2035年的你(全国卷江西考生)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给“十八岁的你们”的一封信(湖北考生)巍巍浙江,日月争光(浙江考生)例上下句的尾字 “马”“华”押拼音体 韵,意深韵长;例上下句的尾字 “泱”“光”和例上下句的尾字 “江”“光”均押拼音体ang 韵,铿锵有力。方法二:机智集句此类标题看似集词、集句,实则集思、集智,出于原句而不拘于原句,既得原句之妙,又融新意之胜。如:变通则久(全国卷贵州考生)粗粝能甘,纷华不染寄往2035(全国卷湖北考生)上善若水,烟雨平生写给2035年的你(全国卷湖北考生)例从名句

10、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中集词而来;例从警( )句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围炉夜话)中集句而来;例上句集于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下句集于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定风波)。这些集词、集句不着斧痕,浑然天成。方法三:妙用修辞此类标题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词句的表达效果,既扣文题之隐旨,更化平淡为神奇。如:握崭新机遇,担永恒使命致新时代青年(全国卷湖北考生)多元思维,破解问题的利刃(全国卷辽宁考生)三 “味”浙江人(浙江考生)在时代的浪尖上舞蹈(浙江考生)例中,“机遇”“使命”扣题旨,“崭新”“永恒”显特色

11、,“握”“担”明态度,富有见地,对仗工整;例运用比喻揭示多元思维在破解问题时的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例既可以理解为三次 “品味”浙江人,也可以理解为浙江人身上的三种 “味道”,一语双关,意蕴丰厚。例以“舞蹈”喻成长、发展,典雅而生动形象,富有诗的意境和韵味。方法四:巧妙引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大考生在拟题时对“引用”这一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全国卷河北考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全国卷吉林考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国卷 四川考生)大 “器”磅礴,唯我中华(天津考生)轻舟驶过万重山(全国卷湖北考生)路漫漫,吾将备变而求进(全国卷 四川考生)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12、”漫谈(全国卷吉林考生)此类 “引用”源于与作文题目要求在意蕴上的契合,例、例和例分别成为2018年考生在拟写全国卷 、全国卷和全国卷标题时引用较多的诗文。言其 “出神入化”,是因为广大考生在拟题时不仅能够直接引用,如例、例和例,而且还能够别出心裁地化用,如例、例和例。其中,例中的“大器磅礴”从成语 “大气磅礴”化用而来,例从李白的诗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化用而来,巧改“已”字,尽得风流;例从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旧瓶装新酒,境界全出;例直接借用熟语,将抽象的主题表达得通俗而含蓄,新颖别致。作文的“常用三类拟题技法”是什么?学会它,提高写作水平实战演练一、阅读下

13、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 “比”的说法,如 “人比人,气死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而现在更是处处有 “比”,如比地位,比见识,比门路,比爱心,比干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本题的关键词无疑是 “比”。“比”的内涵丰富,在立意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这就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创作空间。考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意识与意识之间等的比较。在立意上,既可写自己身边的互相攀比之风,也可写社会中不同人对 “比”的态度,还可谈

14、 “比”的重要性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把思维放开些,写因 “比”产生的积极效果,如写个人、集体、国家等在 “比”中前进;“比”使领先者不敢懈怠,使平庸者坐立不安,使落伍者奋起直追等。或者谈 “比”的对象,如和古人比,和后人比,和外国比,和先进比等。还可反向立意为 “比”是为了不比,或者为 “比”定性,如 “比”是一种从容的态度,“比”是一种精神品格等。这样一来,“比”的内涵就全面而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只要考生把其中的某一点写深写透,不愁立意不深刻!参考示例:(1)怎一个 “比”字了得?(扣住材料中“比”这个关键词,用反问句式,启人思考,且化用诗句,增添了文采。)(2)从 “比”中奋进。(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点出 “比”产生的积极效果,亮明观点,醒目有力。)(3)比?不比?(将 “比”与 “不比”并列,且加入问号,构成对比,引人注目。)(4)攀比之风不宜长。(扣住材料中 “人比人,气死人”等信息点,点出盲目攀比的危害。)(5)比,一种精神品格。(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比”,为 “比”定性,提醒人应该用什么心态去 “比”,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