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

上传人:雪****7 文档编号:12688064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2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难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图片导入。1师播放“白白的大米”视频及图片。生认真观察。师:视频和图片中是什么粮食?生:大米。师:对,是大米。大米可以做成香喷喷的米饭

2、。当你吃着米饭的时候,可曾想过,这白白的大米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2板书课题:我们的衣食之源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白白的大米哪里来看一看,说一说。1看一看:继续播放大米生产过程视频。2说一说:大米哪里来。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3请选择一种农作物,可以是粮食作物,也可以是蔬菜,了解一下它的种植过程。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和说一说,让学生对大米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加以了解,体会种田人的艰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讲授新课。活动二:美好生活的保证(一)查一查,说一说。1查一查: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什么是畜牧业?生活中有

3、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林业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渔业。2说一说:我国农业生产的种类及重要性。设计理念:通过阅读、查找资料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我国农业生产的种类及作用。(二)连一连,说一说,学一学。1连一连:(在课本上连一连)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业用线连起来。再说说这个行业生产哪些物品。2说一说: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林业、渔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3学习“知识窗”。(三)参观农村。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农村,了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生

4、的一些变化。设计理念:通过上述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我们的衣食之源1白白的大米哪里来2美好生活的保证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体会工业劳动的艰辛,了解工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尊重工业劳动者。2懂得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3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能体现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懂得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体会工业劳动的艰辛。【教学难点】懂得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能体现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工业方面的资料。【课

5、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师: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用到了哪些生活用品?谁能告诉我。生:自由回答。师:这些生活用品从哪里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2板书课题:这些东西哪里来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物品身世“探秘”(一)观察与发现,填一填。1观察一下,看看自己的家庭生活中都使用了哪些物品。来自工业生产的有:穿的用的2家中用的穿的哪些来自工业生产,请填到教材上面表格里。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很多生活用品是由工业生产提供的。(二)探访活动,说一说。1探访活动。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个可爱的玩具小熊。看着可爱的小熊,我很想知道它的来历。抱着

6、好奇心,我走进生产玩具小熊的工厂,进行了一次探访活动。在玩具生产厂的产品研发部门,设计人员专注地设计着各种可爱的小熊样式。在材料车间在生产车间在装饰车间在检验和包装车间包装好的小熊被运送到商店2说一说:玩具小熊的生产要经历哪些环节?3自由探访: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开展对它来历的探访活动吧。设计理念:开展探访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明白工业生产的过程,加深对物品身世的认知。活动二: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一)对比。手洗衣服洗衣机洗衣服步行爬楼乘电梯上楼用扇子扇风乘凉空调乘凉问题:你能发现洗衣机,电梯,空调等产品的诞生,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吗?(二)小调查。问一问家人,他们小时候用的物品,哪些现在

7、已经不生产了?哪些物品是过去没有,而现在有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舒适和便利?(三)想一想:从人们的生活需要出发,我们还可以改善和发明哪些产品?我的设想:设计理念:通过这些活动环节,让学生从实践中懂得了工业生产的目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工业生产者的劳动成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讲授新课。活动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看一看,查一查,说一说。1观察各种商品,能否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2查一查:说说你了解的“中国创造”。3区别一下:“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4查找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创造”。有中国高铁、神舟系列飞船(二)讲故事。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中国创造”的故事。设计理念:

8、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这些东西哪里来1物品身世“探秘”2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 生活离不开他们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不同职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2懂得社会分工需要不同的职业,各行各业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懂得应该尊重普通劳动者。【教学重点】知道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懂得应该尊重普通劳动者。【教学难点】懂得社会分工需要不同的职业,各行各业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学准备

9、】教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劳动者保护方面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很多生活、学习等用品,这些用品都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通过劳动提供的。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他们呢?生:自由回答。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劳动和劳动者的话题。2板书课题:生活离不开他们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离不开他们的劳动(一)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内容,他们的劳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1)我们每天吃的粮食和蔬菜离不开农民的劳作。(2)我们所穿的衣物离不开纺织工人的劳动。(3)我们住的房子离不开建筑设计师和建筑工人

10、的辛勤劳动。(4)南来北往运送旅客的列车离不开驾驶员、列车员和铁路养护工人的劳动。(二)看一看,想一想。1让我们来看一看,在一天的生活中,哪些劳动者为李东和他的家人提供了服务和方便。(1)公交车驾驶员的劳动为李东的上学提供了交通方便。(2)商场工作人员的劳动为李东妈妈的购物提供了方便。(3)餐馆厨师的劳动和服务员的服务,为李东爸爸的就餐提供了方便。2想一想,生活中你和家人都接受过哪些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如果缺少了这些服务,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设计理念:通过活动与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付出。活动二:他们都是劳动者(一)读一读,说一说。1阅读教材“阅读角”妈妈也是劳

11、动者2说一说: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从事的职业,他们为大家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二)辨别与阅读。1辨一辨:王芳对李阳说:“我的爸爸是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好多人都听他的指挥,张华的爸爸没法比,他只是进城务工的人。”你赞同王芳说的话吗?如果不赞成,该如何反驳他的观点呢?2阅读“阅读角”:泥瓦匠王永福问题:王永福对劳动和劳动者有哪些认识?你的看法是什么?设计理念:通过辩论交流,让学生明白是非,通过阅读,让学生从模范中汲取力量。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讲授新课活动三:感谢他们的劳动(一)了解体会。1让我们了解一下他们劳动的艰辛。(1)清茶清洁工人在清扫街道。(2)夜晚列车调度指挥大厅内,为

12、保证列车安全正点有序开行,调度员还在忙碌着。(3)(4)2谈体会。(二)阅读感悟。1阅读“阅读角”和“小贴士”。2谈感悟。(三)体验活动。1我们也来体验一下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吧。(1)厨师为了让大家吃上美味的饭菜,常常持锅翻炒,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他们每天至少要重复上千次,请你模拟这个动作持续两分钟以上。(2)快递员每天忙着送快递2谈谈你参与体验活动后的感受。3拓展体验。假如我是厨师,到了深夜还在给顾客做饭菜,那又是一种什么感受?假如我是快递员,在烈日炎炎下还在送快递,那又是一种什么感受?设计理念:通过活动,让学生扮演劳动者,去真正体验劳动者的艰辛。(四)读一读,想一想。1读课文案例。看看教材

13、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2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尊重和感谢劳动者。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生活离不开他们1离不开他们的劳动2他们都是劳动者3感谢他们的劳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热爱家乡,愿意关心家乡的风俗活动。2行为与习惯:养成主动参与家乡风俗的行为与习惯。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参与迷信活动。4过程与方法: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中,了解家乡风俗变化。【教学重点】了解家乡风俗,体会风俗所蕴含的意义。【教学难点】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教学准备】1器

14、材:调查表。2课件:教学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联系实际,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交流:这是什么?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民俗认为红色是传统喜庆色,蛋,谐音“诞”。在我国许多地区,婴儿出生以后,父母报喜时必须要带上红鸡蛋。一来红色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二来人们认为红色可以辟去灾祸,保佑孩子安然无恙。民间有传言称,满月后给宝宝剃胎毛,日后宝宝的头发会长得既黑密又漂亮。)2师:在生活中人们会形成一些传统风尚、礼节和习性,像发喜蛋、剃胎发等我们把它们叫做风俗。3同桌交流,哪些风俗伴我成长?4观看多媒体:迎新春,组织学生交流新春风俗,谈感受。5师小结:风俗伴随我成长,风俗就在我们身边。出示课题:风俗就在我身边【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发喜蛋和剃胎发的风俗,让学生说说感受,初步感知每个地方有和生活相关的风俗,同时结合迎新春的各种风俗小视频,进一步提升学生生活经验,感受这些风俗寄托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