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6779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2.2化学能与电能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习以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能设计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探究实验方案。3、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原电池的构成要件。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实验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进一步提高自己学习化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重点

2、难点教学重点 1、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方式 2、原电池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4、原电池中电荷的移动5、原电池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难点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与两极反应的书写2、探究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条件3、原电池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来源:学,科,网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讲解 化石燃料燃烧的发电称为火力发电,占世界总装机量的95%以上。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来源:学科网ZXXK提问 请指出火力发电站,从开始到结束能量是怎样转化的?阅读课本 回答问题分析 能量转换过程:化学能 热

3、能 机械能 电能讨论 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小结 优点:煤的来源广,价格低,且建立一座火力发电站要比建其他能源发电站的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火力发电不受气侯等外界条件限制。缺点:煤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煤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灰尘污染空气;火力发电无法将化学能之间转换为电能,能源利用效率低。实验探究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和明确原电池的组成通过引导和分析,利用学生在物理上所学电池知识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提出问题分析找出解决方法验证)总结原电池的定义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提问 我们能否设计一个装置直接将化学能真接转化成电能?板书一、电池的构成:探寻电池的奥秘(1)解剖电池 实

4、验探究将电池剖开,试图了解其中的“秘密”投影解剖电池 我的发现:_;结论:_;(2)自制电池 G Zn Zn G Zn Zn试验1 试验2 试验3 G Zn Cu 蒸馏水 硫酸 硫酸 试验结果:失败 试验结果:失败 试验结果:成功【知识点梳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的本质:有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电能) 关键: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直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疑问】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但并未观察到氧化还原反应有电流的产生 【分析原因】没有电流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电子直接发生了转移。 【措施】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不让其直接接触 用导线将氧化剂和还原剂连

5、接起来,让还原剂所失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氧化剂,在导线中电子产生定向移动,进而产生电流,直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投影 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通过【探究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电池的设计思路,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原电池的构成小结 原电池的构成 1、电极用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锌和铜);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要用硫酸做溶液; 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 形成闭合回路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氧化还原反应来源:Zxxk.Com【随堂练习】及时练习巩固,学以致用回顾原电池电极正负极的定义以CuZnH2SO4原电池为例展开具体分析二、原电池原理研究复习:n 产生电流的条件?

6、电荷(电子、阴阳离子等)的定向移动n 正负极判断?正极:正电荷流出的电极 负电荷流入的电极负极:正电荷流入的电极负电荷流出的电极演示探究现象电流表偏转,大量气泡从铜片逸出,锌片部分溶解。演示探究 微观原理探究来源:学.科.网 G Zn Cu分析 锌电极反应,铜电极反应,电子流向硫电解质:稀硫酸问题研究离子方程式Zn + 2H+ = Zn 2+ +H2从实验现象产生的问题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写出两极的反应式和总方程式总结知识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网络1. 锌为什么溶解?变成了什么物质?2. 铜片上为什么有气体放出?3.电子从Zn到H+经历了哪些途径?4.你能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吗?现象解释1.

7、 Zn失去了电子变成了Zn 2+ ,溶解在溶液中。锌电极:Zn -2e- = Zn 2+2. 铜片周围的H+得到了电子变成了H2。铜电极:2H+ +2e- = H23、电子由Zn导线CuH+ 定向移动产生电流4、锌:电子流出的一极:负极铜:电子流入的一极:正极研究结果小结1、电池结构组成:负极(锌片 ):Zn -2e- = Zn 2+正极 ( 铜片) : 2H+ +2e- = H2能导电的溶液(电解质溶液):硫酸2、电池工作原理:电子由 Zn导线CuH+3、知识结构图【总结与应用】请你总结出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3. 原电池的原理的应用你能试着更换Cu-Zn原电池的某个部分,组成一个新的原电

8、池装置吗?(提示:更换电极、更换电解质溶液)实验探究41、更换负极材料 G Al Cu G Zn Cu硫酸 硫酸负极(锌片 ):2Al -6e- = 2Al 3+正极 ( 铜片) : 6H+ +6e- = 3H2总反应:2Al + 6H+ = 2 Al 3+ +3H2实验探究52、更换正极材料 G Zn C G Zn Cu硫酸 硫酸负极(锌片 ):Zn -2e- = Zn 2+ 正极 ( 碳棒):2H+ +2e- = H2总反应:Zn + 2H+ = Zn 2+ +H2实验探究6 G Zn C G Zn C3、更换电解质溶液硫酸 硫酸铜负极(锌片 ):Zn -2e- = Zn 2+ 正极 (

9、碳棒) :Cu2+ +2e- = Cu总反应:Zn + Cu2+ = Zn 2+ +Cu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原电池的组成教会学生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现象原理分析实践验证指导实践总结形成原电池条件(修正版)两极: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作电极一液:电解质溶液一闭合:形成闭合电路。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发生【应用】、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负极金属一般情况下比正极活泼、加快反应速率、设计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步骤:根据反应判断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还原剂是负极,氧化剂在正极发生反应,电解质溶液提供参与反应的离子)本节课内容小结:n 1、通过自制电池发现电池的构造;n 2、运用

10、所学知识探究电池原理;n 3、验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并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新的电池。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现象原理分析实践验证指导实践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且产生电流的是( )考查原电池的组成考查原电池的应用本节课分两条路线展开教学:1、干电池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2、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GGGG稀硫酸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乙醇水溶液D铜银铜锌铜锌锌铜2、下列烧杯中盛有的都是稀硫酸,其中在铜电极能产生气泡的是( )锌铜银铜银铜锌铜A B C D3、把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

11、;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abcd B、acdb C、cadb D、bdca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几种常见电池和新型燃料电池1.干电池 2.充电电池 3.燃料电池 归纳如下表:化 学 反 应特 点锌锰电池(一次电池)酸性负极:(锌筒):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碳棒)2MnO2+2NH4+2e-=Mn2O3+2NH3+H2O总反应: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缺点:易漏电,已损坏,寿命短。锌锰电池(一次电池) 碱性锌银电池 Zn|KOH|Ag2O负极: Zn + 2OH- - 2e-= ZnO + H2O正极: Ag2O + H2O+2e- = 2Ag + 2OH-总反应:Zn + Ag2O + H2O = 2Ag + Zn(OH)2教学过程中具体介绍各种电池的优缺点、正负极材料、正负极发生的反应能量大,体积小,但有优越的大电池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稳,广泛用于电子表、石英钟、计算机CMOS电池等铅蓄电池 (充电电池)负极: Pb-2e-+SO42-=PbSO4正极: PbO2+4H+2e-+SO42-=PbSO4+2H2O总反应:Pb + PbO2 + 2H2SO4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