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6734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前先学案【政治】必修四6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编写人:杨柯 审核人:马陆平【自主学习】一、 学习目标1.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学。2理解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二、 重点难点:真理的三个特征,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三、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课本,梳理体系,完成预习自测,思考探究问题,做好小组发言准备。1学时完成。四、 要点透析重难点解析】(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

2、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

3、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3)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4)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

4、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拓展性讲解: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是统一性的?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表现在: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无谬误。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

5、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论题适用的范围,恢复它存在的条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人们在犯了错误后,只要善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就能使错误成为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而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谬误向真理的转化。怎样理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1)认识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2)就每一个人或每一代人,或就认识的每一次来说,由于种种原因,认识能力的确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看,世界还有尚未

6、认识之物。 (3)就整个人类这一整体来说,或就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来说,具有发展的无限性,因而其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而且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认识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多,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五、 预习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 时的 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据此回答12题1、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大气运

7、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 B、 C、 D、2、“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 3、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有( )A 有的真理是主观的,有的真理是客观的。 B 真理永远不变的C 真理是永远正确的 D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4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于2011年7月26日时12分首次下潜至

8、5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为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以及更大深度试验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规律可以服务于人类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5、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即日起,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从哲学角度看,试点的原因在于()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价值观有导向作用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A. B. C. D. 课 堂训练案6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堂检测】1.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

9、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段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实践出真知 要想获得知识只能通过实践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实践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A. B. C. D.2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走基层、接“地气”,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有底气、长灵气,把最鲜活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气象充分展示出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真理都是客观的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3、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有( )A 有的真理是主观的,有的真理是客观的。 B 真理永远不变的C 真理是永远正确的 D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4、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10、,于2011年7月26日时12分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为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以及更大深度试验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规律可以服务于人类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5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即日起,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从哲学角度看,试点的原因在于()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 价值观有导向作用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A. B. C. D. 课 堂训练案6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l 【当堂训练】1、从十六大提出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真理总是被不断推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曲折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A BC D2、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随着中国特色社

12、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真理总是被不断推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曲折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A BC D3、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 BC D4. 亚洲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但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他们又是如何进化的,科学界对此还知之甚少,因此,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2

13、012年3月,中澳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马鹿洞人”。专家认为,“马鹿洞人”可能代表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的古代人群,目前正在进行确认。这说明 (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A. B. C. D. 5. “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 BC D课 堂训练案6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l 【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一中共十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把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十八大修改党章蕴含的哲理。 课后拓展二预习思考1- 5 BCDDC【课堂检测】1-5 CADDC【当堂训练】1-5 CDCDD【课后拓展】课后拓展 答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