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3-1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6713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3-1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3-1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3-1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3-1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3-1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3-1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3-1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阳中山中学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第三章1节主题万有引力定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天体运动探索的发展历程。(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4)知道万有引力常数的大小和意义。过 程与方法(1)查阅资料,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模型提出的历史背景。(2)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模型建立的依据,认识物理模型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对“地心说”与“日心说”争论的评述,提高交流、合作能力。(4)以科学探究的方式,了解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人类对天体运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2、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对事物长期深入的思考基础之上,万有引力的提出,除科学的想象力外,更离不开对物体间作用力的长期深入的思考。(3)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证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既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过程。教材分析重点万有引力的概念和万有引力定律。难点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对天体运动的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知识,懂得这些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由此猜想这力是什么力?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猜想与假说”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得出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安排学生活动安排设 计 意 图时间内 容时间内 容

3、1提问点拨2回答问题复习旧知识、多媒体播放、引入新课5新课引导学习7阅读课本学习基本知识5引导讨论,点拨8讨论交流总结突破重、难知识点4引导、点拨5课堂训练达标检测反馈1课堂小结2学生自我学习总结回忆巩固学习内容精讲点拨l 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浩瀚宇宙,斗转星移,天体不停地运动和演化,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探究其中的奥秘。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发射,为人类在更深层次上探索宇宙提供了理锐利的工具。但你是否知道,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所取得的成就根源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呢? l 新课教学一、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天体运动探索的发展历程(“地心说”与“日心说”斗争的过程)。(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

4、发现过程(初步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猜想与假说)。(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4)知道万有引力常数的大小和意义。二、目标完成过程:1、天体究竞做怎样的运动?通过学生的预习结合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懂得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经历了“地心说”与“日心说”斗争的过程。(让学生懂得科学发展的艰巨性和曲折性)2、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同时由预习学生自己再进一步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3、苹果落地的思考: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第一环节:发现问

5、题设问:行星作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近似)启发学生结合圆周运动的知识,讨论后得到:所有的行星都受到指向太阳的力的作用。第二环节:大胆猜想介绍历史上科学家的猜想,指出学生的猜想和伟大科学家的猜想相似。请一个学生讲述牛顿、苹果和万有引力的故事。引导学生从苹果受到引力,行星受到引力,推导得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即万有引力: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这种力叫做万有引力。设问:月球受到地球给它的引力,为何月球没有象苹果那样落下来呢?第三环节:合理分析(1)分析三个问题:行星是沿椭圆轨道运动,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缺乏数学工具;如何计算由天体各部分对行星产生的力的总效果呢?

6、天体间互相干扰问题。(2)解决方法:牛顿发明微积分;采用理想模型质点;合理简化。(3)探究过程:详细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第四环节:概况总结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公式: (G为万有引力常量,大小为6.6710-11Nm2/kg2,数值上等于两质量各为1 kg物体相距1m时万有引力的大小。)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若是均匀球体,则r为两球体球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三、课堂达标训练(见课堂达标)四、课堂小结1、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

7、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2、宇宙间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课堂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发现的B、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G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没有单位的C、万有引力是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的一种基本作用力D、两物体引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表面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碰到苹果,对此论断的正确解释是: A、由于地球比苹果质量大得多,地球对苹果的引力比苹果对地球的引力大得多造成的B、由

8、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作用,而苹果对地球无引力作用造成的 C、由于苹果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大小相等,但地球的质量远远大于苹果的质量,地球不能产生明显的加速度造成的D、以上解释都不对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万有引力定律1、天体究竞做怎样的运动?2、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3、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公式: (G = 6.6710-11Nm2/kg2) 教学后记万有引力定律的证明和推导过程是教学一个难点,课后因分层次要求有能力同学通过自己的推导加以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