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于慎行.诗歌“村夜”“秋夜”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86660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于慎行.诗歌“村夜”“秋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于慎行.诗歌“村夜”“秋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于慎行.诗歌“村夜”“秋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言文于慎行.诗歌“村夜”“秋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言文于慎行.诗歌“村夜”“秋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于慎行.诗歌“村夜”“秋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于慎行.诗歌“村夜”“秋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慎行 - 文言文答案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 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成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 ”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痰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

2、正已败,侍郎丘 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祔,祧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祔,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 ,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中学语文在线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巨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 ”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

3、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注】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升祔: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祧(tio) (t i 60):迁庙。于慎行,

4、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17 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加冠礼(即成人之礼),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谢绝。隆庆二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 穆宗实录编成,他被推荐为修撰,担任日讲官。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于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以史官得到这一职位,有不同一般的命数啊。曾经讲课完毕,皇帝拿出御府的图画,叫讲官分别赋诗题字。慎行不擅长写字,自己写成诗后,委托人写在上面,把实际情况全部告知皇上。皇上很高兴,曾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朋友都躲避他,只有于慎行去探视

5、他。等到张居正授意门生“夺情” ,于慎行与同僚上书劝谏,吕调阳阻止,没能上书。张居正听了之后很生气,有一天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于慎行从容地回答说:“正是因为你厚爱我的缘故啊!”张居正听了很不高兴。不久,于慎行因为疾病归乡。张居正死了之后,于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当时张居正家道已经败落,侍郎丘橓前往登记家产、抄没全家。于慎行写信给丘橓,说张居正的母亲年事已高,孩子们再没有家,困苦潦倒,令人悲伤,应该推行贤明的君主不轻易离弃的恩德,顾全大臣的旧日情分。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于慎行清楚熟悉典章制度,大的礼制多由他来裁定。在此之前,嘉靖年间孝烈

6、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迁庙于仁宗,穆宗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又迁庙于宣宗。于慎行认为不合礼制。写太庙祧迁考 ,引晋、唐、宋的旧例作为依据,他的语言明晰而实在。事情虽然没有被实行,但是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懂礼制。他又说:“南昌、寿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经很远,应该另外在陵园祭祀,不应该享受在太庙祭祀。 ”也废止而没有实行。万历十八年正月,上书请求早立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书请求。皇帝很生气,两次降旨严厉指责。于慎行不为所震慑,第二天又上书说:“册立太子是我部掌管,我们不说,过失应归到我们身上。希望皇上赶快定下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 ”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

7、,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山东进行乡试,预先传出了主持考试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进言者于是就弹劾礼部,官员都停了俸禄。于慎行决定引咎辞职。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准许了他的请求。在家呆了十多年,里外之人多次举荐, (他)都回绝了。万历三十三年,开始被起用主管詹事府。上奏章辞职,皇上再次挽留不下。过了两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七人。于慎行名列七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加机密要务。于慎行再三推辞不被批准,只好离家上路。当时于慎行已经得了疾病,等到在朝廷上谢恩时,不能按照礼仪拜起,遂上奏章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于是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善大臣,录用前朝官员,补充谏官。几天后他就

8、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举于乡 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委托C偕同官具疏谏 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 寝:废止1 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正闻而怒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正以公见厚故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章累上,乃许 乃令张仪佯去秦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A侍郎丘 往籍其家。慎行遗书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D词

9、极恳挚,时论韪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再辞不允,乃就道1 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职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10、第二卷(共 114 分)四、(24 分)1 3把第 1 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4 分)(2)词极恳挚,时论韪之。(2 分)(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4 分)9A(应解释为“中举”)1 0B(均为介词“因为 。A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C前者为动词“作为,后者为动词“设计” “制定 ”。D 前者为副词“才” ,后者为副词 “于是 )11C(A后句是记叙于慎行被推荐做内阁大臣之事。 8前句写于慎行淡泊内敛的个性,后句只写于慎行提出建议。D 写当时人们对他的赞誉,辞职没被允许的情况)

11、1 2D( “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有误,停了他的下属的俸禄,于慎行是因为考试出问题而引咎辞职的。)四、(2 4 分)1 3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4 分,“故事 率 直 及译对各得 l 分。)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2 分, “恳挚 “韪 译对各得 l 分)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他的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4 分, “责 “要” “夺”各 1 分,语句通顺得 1 分)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完成 8-9 题。 (11 分)村夜 (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

12、,月明荞麦花如雪。 赏析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

13、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

14、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答案 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2、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答案 合理。本诗采用白描手法。 (指向表现手法。 )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 (指向诗歌内容。 )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 3、本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答:本诗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艺术表现

15、手法。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4、本诗中“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答:本诗中“独出门前望野田 ”这一句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秋夜 (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鉴赏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 “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 ,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 “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独酌成诗 ) 。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