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静校训练历史(文)试题(10)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6495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静校训练历史(文)试题(10)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静校训练历史(文)试题(10)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静校训练历史(文)试题(10)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静校训练历史(文)试题(10)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静校训练历史(文)试题(10)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静校训练历史(文)试题(10) Word版缺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文科班静校训练历史试题(十)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题,满分60分)1、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政和(宋徽宗年号)末,李彦章为御史,言士大夫多作诗有害经术。自陶渊明至李、杜,皆遭诋斥。诏送敕局立法。何丞相执中为提举官,遂定命官传习诗赋杖一百。”这一做法( ) A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B旨在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 C促成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变革D维护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2、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

2、足自己的利益”。智者学派的上述主张() A适应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需要B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C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3、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4、“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他的主张() 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深刻彰显反专

3、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5、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6、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作用B废除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

4、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7、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自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A新教崇尚人文而非理性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新教与旧天主教无区别D改革后的新教坚持信仰至上8、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5、A社会契约B思想的自由C主权在民D人身的自由9、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由该学者观点可知() A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D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10、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6、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11、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A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B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D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12、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

7、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13、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B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 C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D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14、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他以此否定进化论,认为基因特征从其亲代就有而非后天获得,进而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这说明() A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B神学研究成为

8、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C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和宗教神学的斗争 D神学成果可以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15、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B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C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二、材料分析题(15分) 材料一 洛克主张行政权与处理外事的权力虽有别,但实际上却不便于由互不隶属的人去执行。体现在国王及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立法机构有权更换国王及政府。 (据庄锡吕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国家将落到暴政下面。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扣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同样不会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自己制定的。(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与孟德斯鸠政治主张的异同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治国的基本原则,简析其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