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6408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考 纲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知识体系】 1原因:历史;闭关锁国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 现实;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点含义: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优惠政策和管理体制,突破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创办: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作用: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具有探索

2、和示范作用。(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线。内容: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影响: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层次。这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延伸,在沿海地区从南到北连成一线。(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面内容: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影响: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三个层次,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继续延伸的体现。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辟:上海浦东

3、(特点: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时间:1990年(2)过程: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3)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5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全方位指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经济方面还是精神文明方面都坚持开放)6格局形成的

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作探究: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而被迫开放的;今天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今天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5、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今天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今天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导议一:环渤海地区的开放6.(2007天津文综39)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

6、“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答案】状况: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关锁国。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2)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不平

7、等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答案】条约: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特点: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材料三 (3)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答案】格局: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最大优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4)依据材料一、二和图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答案】关系: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

8、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导议二:浦东的开发材料一:(开发和开放前)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材料二:今日浦东景象(右图)请回答:(1)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答案】现象:反映了浦东开发和开放前后的不同状况。原因:一是党中央开发和开放浦东的正确决策;二是得益于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 (2)结合材料二分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有何历史意义。【答案】意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使上海成为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