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练习)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86292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理性之光(练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理性之光(练习)一、 选择题:1、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2、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3、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

2、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4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5、.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 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

3、、反对君主政体 二、非选择题6、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的实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所指的“新的历史条件”有哪些?7、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的代表,与国君公分立法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材料二 当立法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者同一机关手

4、时,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业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思考:(1)材料一中伏尔泰关于国家制定方面的主张是什么?(2)“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提倡三权分立有何意义?【参考答案】1-5ACDCA6、经济: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力量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宗教神权。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范例启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7、(1)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政体(2)核心:分权制衡 意义:否定了 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