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6081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九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复习任务】1.熟知常见的表现手法。2.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内涵。3.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用典、抑扬结合、象征、虚实相生、比兴、联想和想象、动静结合、对照、衬托、铺垫、小中见大等。古诗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托物言志等。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1.渲染:渲染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属于正面描写。“渲染”运用的判断:往往是一两句可以了结的,诗人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

2、地多方面形容、描绘或烘托。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生动活泼、自然、有趣。把水上采莲的画画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示在人们的眼前。2.烘托:烘托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托人,也可以是以物托物,更多的是以物托人。(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3、。以人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出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以物托人。如王昌龄的少年行:“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猎长扬。

4、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这里没有提到少年,实际句句在写少年,从服饰、地位、声势烘托出少年;再用少妇来烘托,用少妇的得意心情,暗中点出这个豪华煊赫的人物正是她的丈夫。3用典: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的分类: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引用或化

5、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化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古人用典的方法:明用典故:古代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暗用典故:古代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

6、,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本诗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

7、运)。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反用典故: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4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抑扬运用时,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8、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柴扉挡在园外;后两句却生出意外之笔,由探出墙头的杏花,引发对满园春色的联想。5象征: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9、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6.虚实:诗歌中的“实”: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叫以虚象显实境。已逝之景之境。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

10、时却不在眼前。设想的未来之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蒋倍增其乐。7.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这些表现手法。赋,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比,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如诗经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领起下文。如诗经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

11、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8.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可使内容丰富,充满神奇,给读者更为广阔的空间。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

12、裁地再现于纸上。9.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11.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12.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做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

13、联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13.小中见大: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大境界、大主题。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只字不提社稷伟业,战场风云,只是一心惦记着美女“二乔”的归宿,言近旨远,含蓄蕴藉。附:用典诗例。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

14、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5、,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温庭筠马嵬诗:“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9.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0.五柳: 隐者的代称。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