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5746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又见池塘风起孙守名我再次对池塘蛙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大约始于五年前的某个夏夜。去江南采风,碰巧寓居于一户农家小院。月白风轻,忽闻远处蛙鸣阵阵。借着月光,循声寻踪,自然就找到了那半亩方塘。荷叶平铺,苇草层层叠叠,柔和如梦的轻风中,那清脆悦耳、富有江南神韵的蛙鸣正是从那神秘的荷塘中传出。这让我到底惦着故乡的池塘了。池塘对于一座村庄来说,它的意义和价值颇为深远。记忆中的村庄有三方形态各异的池塘,分处于东、西、北不同的方向。每座池塘的背后似乎都有着某

2、些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令人无比的憧憬和神往。村西的池塘曲折蜿蜒,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将其东西隔开。盛夏时节,大雨一过,塘深路没,乘一叶扁舟,飘行其间,看苇草摇曳,水鸟上下翻飞,自有一番别样的情趣。将小舟摇至苇草丛深处,幽静阒寂,野鱼时时跃出水面,泼剌剌又游向远方,那种神秘而又慌悚的心情自会让你流连忘返。村北的池塘呈椭圆形,西北部与一小圆池相连,东南部又拖曳出一条长长的尾巴。站在高处俯瞰,活脱脱一只缓缓爬行的乌龟儿。冬季一到,寒风凛冽,大雪飘过池塘便结下厚厚的冰层。冰层越结越厚,待到数九寒天,人已能在池塘的冰面自由自在地行走。那时节,村庄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便鱼贯而出,穿行在坚厚的冰层上,做着各

3、式各样的游戏。你看,一只小小的陀螺,半米细长的绳子,拽住绳头,用力摆臂,那陀螺便“嗖”的一声旋转开来。四五个孩子同时放出,排列一行,煞是壮观。另一边,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将四条腿的板凳反放冰面,一人坐于其间,其他的孩子猛地向前推去,只听“刷”的一声,飘移出七入米以外。还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拿出自制的钢圈,在木棒上绕上一截稍粗的铁丝,略作弯曲,便在冰面上推起钢圈来。一圈又一圈,其乐也无穷。在池塘东南方拖曳出的那条长长的尾巴上,几个半大小伙子正用坚实的木棒敲击着厚厚的冰层。破裂处,十数条早已憋闷了许久的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惊喜声、赞叹声此起彼伏,与远处传来的欢呼声、吆喝声相应,整个冰面也便成了一片欢乐的

4、海洋。村东的池塘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据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因,途经此地已是停晚时分,饥渴难耐,便让弟子向农家借口水喝。一白发老翁顺手拿出个水瓢,就门前池塘舀了半下,递送到孔子面前。众弟子面面相觑,以为老翁的做法有辱师尊。子贡面色一变,将要加以责备。孔子摆摆手,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饮了两口,便觉甘甜清爽,清冽怡人。孔子大惊,刚要展拜,只见那位白发老翁化作一道青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后人据此,为这方池塘取名为“仰圣塘”,沿用至今。秋末冬初,正是枯水时节,池塘消瘦,水落石出。村中多方筹措,每年必引十里外的菜河水补给。沿着长长的河渠,白花花的河水曲曲而行。水头处,几家孩子欢呼雀跃,争相用自家织就的

5、鱼网截水堵鱼,每一网都有丰厚的收获,只一下,就足以在父母兄弟面前出尽风头。(11)经历了漫长的爬行,凶猛无比的水头终于冲进池塘。那些久困池中的鱼儿,便飞快地逆水而穿行,跃出跳下,只弄得你眼花繚乱,心花怒放。这时候,也是村庄最为欢腾的时节。到得傍晚,家家炊烟四起,村庄便会飘出阵阵鱼香,氤氲于暮色苍茫中,给古老的乡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韵致。(12)村庄的夏夜是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诗,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夜幕已降,微风飘拂,淡淡的稻香弥散开来,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坐在场院里、溪头旁、柳树下,听树上的蝉鸣和池塘里的蛙鸣,让人似乎有了一种身处仙境的奇妙感触。(13)池塘是村庄的眼睛和灵魂,一座村庄

6、如果没有三两处池塘,也就缺少了神韵和灵性。只可惜,时光流逝,岁月不再,那些古老而又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的池塘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池塘成为记忆,村庄成为记忆,我们灵魂深处还会有什么呢?(14)这让我到底惦着江南那方苇草丛生、蛙鸣阵阵的池池塘了。眼前,似乎又有了了清风明月,又有了乡村地塘的魂牵梦绕的回味和记忆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从五年前到江南采风的回忆写起,忆写轻风中富有江南神韵的池塘蛙鸣,引起下文对家乡池塘的描写。B. 文章在描写村北的池塘时,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冬天里孩子们在结冰的池塘上玩陀螺、溜冰、推钢圈、敲冰打鱼的乐趣。C. 文章对故乡三处池塘的描写角度

7、各异,突出了池塘的不同特点,带给读者不同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池塘的喜爱。D. 在描写枯水时节池塘补水时,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行鱼跃的欢腾场景。2. 说明第段是如何写村东池塘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划线语句的内涵的理解。【答案】1. D 2. (1)运用传说或故事来写的。(2)好处:写出了村东池塘的悠久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写古老而又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的池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做铺垫。 3. 池塘消失,让村庄失去灵

8、魂,缺了神韵和灵性,让人心生遗憾。没有灵性的村庄,不再是人们灵魂栖居的精神家园,让人们心无所归。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应该保留村庄特色,让人们留住乡村记忆,内心多一点对家乡的回味。【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项,错在“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赏析相关文字,枯水时节池塘补水时的描写,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点睛:现代文阅读选择题算是比较难的一道题,命题人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

9、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2. 试题分析:题干是“说明第段是如何写村东池塘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特殊段落的作用。第段开头第一句是总说,领起这节下面的内容:有关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的传说。首句“村东的池塘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足见村东池塘的悠久历史。接下来就讲述了一个跟孔子有关的故事。回答该节的作用时,要从内容上,与下文的结构关系上以及读者

10、的兴趣等方面回答。答题时要分点,用于要用专业术语。3. 试题分析:题干是“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划线语句的内涵的理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该题要求考生分析和理解重要句子的内涵,理解句子含义就是理解具体词语在文中的语境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尤其要关注文章第14节内容,该节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是该题答案密集的段落。重点赏析该节:“池塘是村庄的眼睛和灵魂,一座村庄如果没有三两处池塘,也就缺少了神韵和灵性。只可惜,时光流逝,岁月不再,那些古老而又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的池塘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1、”该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池塘”比作“眼睛和灵魂”,这就说明“池塘”对乡村是多么重要,随着“古老而又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池塘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村庄也从人们的眼睛里,记忆里渐渐消失了。没有“池塘”的村庄就缺少了神韵和灵性,也失去了灵魂。村庄是人们从小生活的地方,承载着人们的忧与乐,是人们生活过的证明。一旦池塘消失了,真正意义上的村庄也消失了,那么人们的乡愁没有了寄托的地方,人们的灵魂也就没有了皈依的地方。句中“可惜”二字透出作者多少遗憾。既然“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现实中这样多的没有人声、没有灵气的村庄,已经承载不了乡愁。这也是文章的主旨,该题围绕这些内容回答即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 借助大幅图片或多幅图片所营造的视觉冲击力,图片往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印度洋海啸(2004年),镜头所摄下的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瞬间,而且能把人物的神情、事物的态势原汁原味地星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现场感。由此,新闻获得了一种独特亲和力和感染力。而且由于其形象生动,所以附着于其上的意义能较好地被受众直观地感受到,这能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施拉姆认为,我们阅读新闻是透过新闻叙事来确认自己与社会之间具有某种心理或文化的联系。新闻叙事的功能可能就是在满足大众某种心理

13、需要,或是帮助大众完成某种心灵仪式。同时摄影图片也能最大限度地制造一种视觉快乐,图片叙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形式美的极致表现,从而给受众留下一种很强的观看体验。(摘编自黄丽新闻图片叙事的特征及效果分析)材料二 新闻不同于艺术创作,它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记者绝对不能对新闻照片采取任何的修改。任何一个新闻事实,都只是一个最佳的典型瞬间,在这稍纵即逝的一刻,用什么样的角度,多大焦距的镜头,光圈与快门的参数组合,不同记者拍出来的效果和画面肯定不一样,所以随机性拍摄也在考验着拍摄者的新闻基本功底。照片的最初编辑在这一刻也就基本确定了下来,而现在的有些新闻图片被摄影记者随意修改,甚至是由两张图片组合而成。

14、随着新闻图片在媒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需要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必须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在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中,要求图片端辑在处理图片的时候,除了一般性的调整外,不得对新闻照片做影响事实的电脑修改和暗房加工,坚持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客观性,确保摄影报道的公信度。新闻照片的编辑,也要以不破坏基本信息的传播为隹绳,确保作者作品的完整性,绝不能断章取义。(摘编自吴功胜新时期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浅议)材料三 9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冰花”男孩王富满冒冰霜上学的图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志愿者协会作为“青年之家”,面向全省各级

15、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倡议启动“青春暖冬行动”。昨日,团省委、云南青基会、昭通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为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及附近高寒山区学校,送去了“青春暖冬行动”募集的首批10万元爱心捐款。(图片引自人民网,文字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云南日报)4. 根据对材料一、二的理解,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图片中男孩幼小的身材与满头的冰花构成强烈对比,营造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感同身受。B. 网民的关注与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积极反应,说明该图片所具有的感染力强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C. 材料三中的图片具有新闻叙事功能,其传达出的内容唤醒了大众同情他人、关爱他人

16、的怜悯之心。D. 材料三中的图片呈现出一个稍纵即逝的最佳典型瞬间,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男孩家庭的贫困与不幸。5. 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新闻图片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来源于其让受众产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B. 要想增加新闻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就只能选用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现场感的图片,以便让受众直观地感受到。C. 新闻图片叙事具有真实再现新闻事件、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征,能利用图片最大限度地制造一种视觉快乐,加强叙事的影响力度。D. 新闻图片作为一种叙事形式,其承载的基本新闻信息和附着其上的意义在拍摄的那一刻便已确定,这也考验着拍摄者的新闻基本功底。E. 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传播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