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5391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内容课题免疫调节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3个层次上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和免疫系统的防御、监视和清除功能。(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关系。(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知识。2、过程与方法:(1)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自学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等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2)立足生活

2、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 “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3)通过了解免疫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疫苗接种卡的照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种病的大致症状和危害程度。提问:怎样预防这些疾病?引入课题:第四节免疫调节举例: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化脓,而后是自动痊愈,这是白细胞等吞噬细胞到达组织间隙吞噬病菌进行的免疫调节过度: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成分之一,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实现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展示: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图:点出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T

3、淋巴细胞构成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让学生认识各种免疫细胞,并结合“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来说明它们的起源及分化过程。指出图片中的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和脾脏等。 同时指出在免疫调节中还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发挥重要作用。 过渡提问:免疫系统主要负责人体的什么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设置简单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回顾。提问:刚才提到的疫苗属于免疫中的什么物质?除了疫苗外还有那些物质或结构是抗原?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抗原,抗原侵入人体依次经过的途径有哪些?提问:三道防线的组成。布置任务看书看图。提问:抗原使B

4、细胞发生什么变化?形成了什么物质将抗原消灭? 吞噬细胞和T细胞协助增殖分化板书:抗原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吞噬细胞吞噬记忆B细胞新的浆细胞新的记忆B细胞提问:为什么注射了疫苗以后,人体对有些疾病获得了终身的免疫能力?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有什么差别?组织学生讨论回答。过渡衔接:有些抗原并不只停留在细胞外,很多营寄生生活的病原体,如病毒等,会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寄生,由于抗体是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胞,所以无法发挥作用,这时就需要细胞免疫。展示图片,细胞免疫的图片。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破坏靶细胞记忆T细胞新的效应释放抗原体液免疫艾滋病及其致病机理(1)根据课本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关系图表,提问:艾滋病的症状是容易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或形成恶性肿瘤,原因是什么?(2)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HIV有很长的潜伏期,因此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进行疾病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小结板书设计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2.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T细胞协助增殖分化抗原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记忆B细胞新的浆细胞 新的记忆B细胞3.细胞免疫: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破坏靶细胞释放抗原体液免疫记忆T细胞新的效应T细胞新的记忆T细胞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