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5312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教案: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 体 备 课 教 案 项目内容课题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会用来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2.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知道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 3.能从动力学的角度理解自由落体运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平衡问题和超重、失重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意识. 2.通过体验电梯内的超、失重现象和观察分析体重计上的下蹲过程中的现象,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航天器中的超、失重现象,了解我国航天科技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

2、平衡. 2.超重和失重.教学难点 超重和失重.教学准备天平、砂漏、带小孔的矿泉水瓶、三角板、投影仪、台秤.课型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1 如图4-7-1所示,找两个完全相同的砂漏,分别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调节天平,使两托盘保持平衡,当把左边的一只砂漏倒置后立即放到天平上,在细砂流下的过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思考一下,看能否找出其中的原因. 图4-7-1 图4-7-2 实验导入2 将一个矿泉水瓶的底部及瓶的两侧各开几个细孔,用塞子堵住小孔,向瓶内注入清水.打开塞子,正常情况下,水就会从小孔内喷射出来,这是水的重力产生的压强对瓶壁作用的结果.如图4-7-2,现在让瓶子从空中自由下

3、落,则观察到水不再向外喷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复习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 1.力的正交分解法. 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3.牛顿第二定律:F=ma,特点推进新课 一、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桌上的书、屋顶的灯,虽然都受到力的作用,但都保持静止.火车车厢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阻力作用,但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有什么特点?物体若受多个共点力保持平衡,应满足什么条件? 讨论:(1)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其状态不发生变化,加速度为0. (2)根据牛顿第二定

4、律F=ma,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加速度为0,因而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0. 结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问题2:若一个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个力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间满足怎样的关系? 这个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多个力的平衡? 讨论:三个力平衡,合外力为零,则其中一个力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推广到多个力的平衡,若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些力中的某一个力一定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1课件展示教材中例题、三角形悬挂结构及其理想化模型. 悬挂路灯的一种三角形结构 F1、F2的大小与角有什么关系?图4-7-3 图4-7-4 学生交

5、流讨论,并写出规范解题过程. 课件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解析:F1、F2、F3合力为0,则这三个力在x方向的分矢量之和及y方向的分矢量之和也都为0,即 F2-F1cos=0 F1sin-F3=0 解组成的方程F1= F2=F1cos=. 应用拓展:根据解题结果,在此类路灯等的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由公式看出当很小时,sin和tan都接近0,F1、F2就会很大.对材料强度要求很高,所以钢索的固定点A不能距B太近.但A点过高则材料消耗过多.所以要结合具体情况适当选择角.课堂训练 若利用推论“三个力平衡,则某一个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题,则该题如何解决?图4-7-

6、5 解析:由平衡条件F1、F2的合力与F3等大反向,即 F=F3=G 由力的矢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F1= F2=. 总结: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利用推论:任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结合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使解题更加简洁明了.受三个以上共点力平衡时多用正交分解法和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解题. 二、超重和失重 例2如图4-7-6,人的质量为m,当电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时,人对地板的压力F是多大?图4-7-6 电梯启动、制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怎样变化? 分析:人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电梯地板的支持力F.地板对人的支持力F与人对地板的压力F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

7、出F就可知道F. 电梯静止时,地板对人的支持力F与人所受的重力G相等,都等于mg.当电梯加速运动时,这两个力还相等吗? 根据牛顿定律列出方程,找出几个力之间及它们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解析: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写出关于支持力F、重力G、质量m、加速度a的方程. F-G=ma F=G+ma F=m(g+a) 人对地板的压力F与地板对人的支持力F的大小相等,即F=m(g+a). 讨论:当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a0,m(g+a)mg,人对地板的压力比人受到的重力大. 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超

8、重现象产生的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即做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运动.当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下,a0,m(g+a)mg.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比重力小. 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即做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运动. 如果物体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则m(g+a)=0,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好像完全没有重力作用,这种状态是完全失重状态. 特别提示:(1)当系统中的一部分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也会大于(或小于)系统

9、的重力,这种现象称为部分超(或失)重现象. (2)物体在超重和失重过程中所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它的重力产生的效果加强,这就是超重;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它的重力的作用效果减弱,这就是失重;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大小为g的加速度时,重力产生的效果完全消失,这就是完全失重现象. 做一做人站在体重计上,分别下蹲或起立时,观察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并解释这种现象. 观察与描述图4-7-7 下蹲前,体重计的示数等于人的重力;刚开始下蹲时,体重计示数减小;在下蹲结束时,体重计的示数又增加到大于人的重力.最后下蹲完成后,体重计的示数再次与人的重力相等.

10、站立过程中,开始时体重计示数大于人所受到的重力.然后体重计示数再减小,小于人所受到的重力.最后稳定时,体重计示数再次与人的重力相等. 讨论交流 下蹲前,人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反作用力,故体重计示数与重力相等;刚开始下蹲时,人的重心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而处于失重状态,因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人本身的重力,体重计示数减小;下降到一定阶段后人重心必然要减速下降,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而处于超重状态,对体重计的压力大于人本身的重力.因而体重计的示数大于本身的重力;当人完全静止时,又处于平衡状态,而示数等于重力. 站立过程开始

11、时,人的重心向上加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示数大于人的重力;站到某一程度,重心又开始做向上的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示数小于人的重力. 拓展深化: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天平不能再通过正常的操作而测量物体的质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再受到浮力的作用;液柱也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 弹簧上挂着一个质量m=1 kg的物体,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各为多少?(取g=10 m/s2) (1)以v=5 m/s速度匀速下降. (2)以a=5 m/s2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上升. (3)以a=5 m/s2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

12、降. (4)以重力加速度g竖直减速上升.图4-7-8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4-7-8所示. (1)匀速下降时,由平衡条件得F=mg=10 N. (2)以向上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 F-mg=ma F=m(g+a)=15 N. (3)取向下方向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 F=m(g-a)=5 N. (4)取向下方向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mg F=0 N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三、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在第二章,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那时,我们只分析了这个现象,没有考虑它的加速度为什么不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分析它的受

13、力情况了.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有两个条件: 第一,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零. 第二,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受的力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下落过程中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所以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也是恒定的. 例3以10 m/s的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分别计算0.6 s、1.6 s后物体的位置.(取g=10 m/s2) 分析:这个物体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但与自由落体运动相似,它在运动过程中也只受重力的作用,因此它的加速度也是g,大小、方向都不变.由于物体的初速度、加速度都是沿竖直方向的,所以它的运动也不可能偏离竖直方向.结论:这个物体在竖直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应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图4-79 以地面为原点,方向向上建立坐标轴. 解析:以地面为原点,建立竖直向上的坐标轴,初速度方向与坐标方向一致,取正号;加速度方向向下,与坐标轴方向相反,取负号,a=-g=-10 m/s2, t1=0.6 s,t2=1.6 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 x1=v0t1+at12=100.6+(-10)0.62 m=4.2 m x2=v0t2+at22=101.6+(-1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