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5128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港油田实验中学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二历史第卷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 一战前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然而在一战爆发当年,德军参谋总长毛奇就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是导致德国有如此巨大反差的预测。A.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让德国陷入难以承受的长期战争的消耗B. 美国的参战使战局向有利于协约国集团的方向发展C. 德国海上封锁能力不及传统海上强国英国D. 同盟国意大利倒戈【答案】A【解析】由于德军速决战的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让德国陷入难以承受的长期战争的消耗,故毛奇

2、说“我们输掉了战争”,故A正确;美国的参战并不是在一战爆发当年,故B错误;一战的主战场并不是海上,故C错误;同盟国意大利倒戈在一战爆发之前,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我们输掉了战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施里芬计划的破产、德国陷入消耗战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发生在A. 德俄之间B. 德法之间C. 英德法之间D. 俄奥之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是发生在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发生在德法之间,故选B。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

3、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三国同盟正式形成英俄签订协约英法签订协约萨拉热窝事件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排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英法签订协约英俄签订协约萨拉热窝事件,是正确的顺序,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4. 从发展的眼光看,促成凡尔赛体系不够稳定的最尖锐的矛盾是A.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B.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凡尔赛体系是

4、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瓜分基础上的,必然造成双方的矛盾,这正是该体系不稳定的根源,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最尖锐的矛盾,排除。5.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A. 吞并奥地利B. 割占苏台德地区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 进攻波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前后德国相关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个计划是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6.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

5、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据此回答: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措施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树立关税壁垒保持货币坚挺,树立本国货币的世界货币地位放弃金本位制,贬值本国货币转嫁危机到殖民地半殖民地法西斯上台A. B. C. D. 【答案】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措施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关税壁垒、货币贬值、转嫁危机、法西斯势力上台等方面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 对1943年二战形势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蒙哥马利率

6、军赢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B. 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C. 北非战场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结束D.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1942年蒙哥马利率军赢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不是1943年,故A错误,符合题意;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1943年北非战场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时间:1943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阿拉曼战役的时间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

7、选项,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8.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 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 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 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 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就是打着这一旗号勾结在一起来迷惑西方大国,以便于其加紧扩张实力。为此1936年德日签署产国际协定,后来意大利加入,形成了德、意、日三国轴心。因此C项符合题意。

8、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是在同英法交战以后,排除A项。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与利用“布尔什维主义”无关,排除BD两项。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轴心国的建立9. 二战时期,同日本作战的美军在一张传单上这样写道:“日本军部首脑将为挑起的这场战争负责。”当时日本的军部是指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左右着日本的政局全面对政府负责是日本法西斯政策的推动者A. B. C. D. 【答案】D【解析】日本军部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包括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日本军部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政府无权过问,因

9、此说法错误,ABC三项排除,本题答案为D。10. 在研究人们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英法的绥靖政策苏联的自保政策国际联盟的软弱性德国人们的盲目性共产国际的号召力A. B. C. D. 【答案】D【解析】共产国际的号召力主要是在有共产党的国家,而这些国家中,共产党都不是执政党,都不能左右本国政局,所以共产国际的号召力不是阻止二战的必要因素。11.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 意在掩盖参战

10、意图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主旨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而非德日矛盾的激化,排除A;日本种种参战的借口,都是意在掩盖参战意图,故选B;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C;力图保护东亚和平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D。故选D。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对德宣战12.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 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 第三次科技革命

11、加速了二战的爆发D. 许多现代先进科技与二战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材料“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反映了许多现代先进科技与二战密切相关,故D正确;科技革命并不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故A错误;科技也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故B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二战末期,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科技发展与二战的关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展适应战争需要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3. 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本好转的表现有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法西斯开始瓦

12、解北非战事结束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A. B. C. D. 【答案】D【解析】德黑兰会议于1943年11月召开,在此之前的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1943年7月意大利新政府退出战争,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故符合题意,答案为D项。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是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排除含有的A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C项。点睛:本题主要根据时间来确定。从时间上来看很容易排除,其他的均符合题意,以此确定答案。14. “他们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在纳粹暴政被最

13、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二战期间公开发表的这一文献中的“他们”是指A. 德意日三国B. 英美两国C. 英美法苏四国D. 组成反法西斯联盟的26国【答案】B【解析】材料“他们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有关人民自 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 反映了1941年英美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内容,故B正确;德意日三国并不是大西洋宪 章的签署国,故A错误;法苏两国没有参与签署大西洋宪章,故C错误;组成反法西 斯联盟的26国也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B。15.

14、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指1945年到1982年,当时处于冷战和美苏争霸时期,美苏在欧洲的对峙呈现僵局,相对战争较少,美苏加紧对亚非拉的争夺,导致亚非拉战争较多,这说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分布,故D正确;战争的爆发与民主化程度并

15、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当时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大国争霸,故B错误;战争与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故选D。16. 2013年12月1日,为纪念70年前一份文件的发表,中国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的活动,这份文件被认为是当今亚太秩序的基石。该文件是A. 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B. 中、美、英签署的波兹坦公告C. 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D. 苏、美、英签署的德黑兰宣言【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1943年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同时规定台湾等领土归还中国,故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的活动,故C正确;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未涉及台湾问题,故A错误;波兹坦公告也没有涉及台湾问题,故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