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5125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第卷1.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都能发生生成水的反应C. 人体衰老的细胞与细胞核体积均变小,新陈代谢减弱D. 具有生物活性的线粒体放在葡萄糖溶液中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答案】B 2. 如图为pH对作用于同一底物的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任何温度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高于酶2B. 将酶2由pH9转移到pH4的环境中,活性上升C. 在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D. 酶1和酶2能够水解同一种底

2、物是酶专一性的体现【答案】C【解析】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高温环境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等于酶2,A错误;过酸、过碱使酶变性失活,pH9的环境下,酶2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即使PH值恢复到最适,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所以将酶2由pH9转移到pH4的环境中,酶活性不变,B错误; 由图可知,在最适PH值的两侧,有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C正确;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特性,不是针对不同酶而言的,D错误。3. 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B. 人体细胞内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C. 过程存在AU、C

3、G、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D. 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过程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其中过程为DNA复制,过程为转录,过程为翻译,过程为逆转录,过程为RNA复制。4. 某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可用下图来表示,其中图甲表示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图乙表示该动物(2n4,基因型AaBb)某一器官内的细胞分裂图象,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b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B. 图甲中c时期,细胞内mRNA增加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造成的C. 图乙中细胞III处于图甲中

4、d段,从图乙判断此器官为卵巢D. 如果的基因型是AAbb,则I细胞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有Ab和aB【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甲可知,b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由1变为1/2,表示S期(DNA合成期),则a表示G1期(DNA合成前期),c表示G2期(DNA合成后期),d、e为分裂期。由图乙分析,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为精原细胞;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说明该高等动物为雄性。在雄性动物体内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器官是睾丸。据图甲可知,b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由1变为1/

5、2,表明b时期为S期,主要发生的变化是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A错误;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c时期是G2期,此时细胞没有进入分裂期,细胞内染色质没有发生高度螺旋化,B错误;有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乙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为初级精母细胞,说明该高等动物为雄性,同时能发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器官是睾丸,C错误;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IV(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则与IV一起形成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该精原细胞最终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Ab、Ab、aB、aB,D正确。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将黑藻叶片置于较高浓度的外界

6、溶液中,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 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C. 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与研究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分泌过程两个实验采用了相同的核心技术D. “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两个实验过程中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答案】D【解析】将黑藻叶片置于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导致黑藻叶细胞不断失水而出现质壁分离现象,A正确;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应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B正确;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细

7、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分泌过程也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中因为解离会导致细胞死亡,所以并没有保持实验材料的活性,D错误。6.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

8、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降低,故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正确;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错误;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不是各种生物之间的物质都是循环的,D错误。第II卷7. 烟草花叶病毒(TMV)对烟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有数据都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回答下列问题

9、 (1)用纸层析法分离烟草叶绿体中的色素后,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是_。(2) 由上图的实验数据可知:当光强小于1500 klx时,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健康株,说明此时叶绿素的含量_(是/不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当光强等于1500 klx时,感病株的实际光合速率为_molm2s1。TMV在_条件下对感病株光合作用的抑制更显著。(3) 用TMV的RNA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组在一起,用重组的病毒侵染烟叶,烟叶表现的是_病毒侵染的症状,这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_。【答案】 (1). 胡萝卜素 (2). 不是 (3). 18 (4). 强光(或“光强大于1500klx”) (5). T

10、MV (6). RN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均呈上升趋势,但是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在光照较强时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健康株。从表格数据看出,健康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高于感病株。(1)根据叶绿体中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越快,距离滤液细线越远的原理,由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所以在滤纸条上扩散最远后离滤液细线的距离最远。(2) 由图可知,当光强小于1500 klx有时,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健康株,说明此时叶绿素的含量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当光强等于1500 klx时,感病株的实际光合

11、速率为15+3=18molm2s1。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光强大于1500 klx时,TMV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3)用TMV的RNA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组在一起,用重组的病毒侵染烟叶,因为只有用TMV的RNA进入烟草细胞,因此烟叶表现的是TMV病毒的侵染症状,说明了TMV的遗传物质是RNA。【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结合曲线分析:当光强小于1500 klx有时,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健康株,说明此时叶绿素的含量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当光强大于1500 klx时,TMV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8. 甲病(用基因D、d表示)和乙病(用基因F、f表示)皆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为

12、伴性遗传病。经诊断,发现甲病为结节性硬化症,基因定位在第9号染色体长臂上,大多表现为癫痫、智能减退和特殊面痣三大特征。下图为一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 (2)5的基因型为_,其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来自:甲_、乙_。 (3)若12与13结婚,生育一个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答案】 (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DdXfY (3). 甲病致病基因来自2 (4). 乙病致病基因来自1 (5). 5/1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4和-5均患甲病,-7不患甲病,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甲、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推

13、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4和-5不患乙病,生育了患乙病儿子-6,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4和5都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和5都不患乙病,但是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题干信息可知,其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图中-5是两病兼患男性,基因型为DdXfY,其甲病致病基因来自-2,乙病致病基因来自-1。(3)先分析甲病,-4的基因型为Dd,-5的基因型为DD或Dd,Dd占2/3,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

14、-2/31/4=5/6;再分析乙病,-4的基因型为XFXf,-5的基因型Xf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2;若-4和-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5/61/2=5/12。【名师点睛】解决含有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问题,不管是分析个体的基因型还是计算个体的出生概率或存在概率,都应分别单独分析每一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再组合,即利用分离定律的思想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如本题第(3)小题。9. 研究发现,光暗信号对蛋鸡生殖节律(周期)的调节与褪黑素的产生和作用有关。下图是光暗刺激引起蛋鸡体内调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暗信号刺激视网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量的变化,这一过程属于_调节。(2)图中

15、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的信号转变是_(3)下丘脑分泌_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后者促进卵巢合成和分泌_激素,进一步促进卵细胞的生成。(4)为了揭示褪黑素影响蛋鸡性成熟机制及与光周期的关系,科研人员选用海兰灰蛋鸡240只、在10周龄时随机分为3组,进行不同处理,并观察记录开产日龄(即产第一枚蛋的日龄,标志着性成熟)、测定各组蛋鸡血浆中褪黑素浓度。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0至9周龄的实验处理10周龄至开产的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开产日龄(天)褪黑素浓度(ng/L)组每天均为8h光照、16h黑暗8h光照、16h黑暗15947.15组12h光照、12h黑暗14842.29组16h光照、8h黑暗13829.6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长日照、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