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5111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3.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以循环图、示意图等为载体,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类型与特征,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分类传播特点所通过物质的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P)固体、液体、气体较快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固体较慢2.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3.地球的外部圈层(1)A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2)B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3)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2011大纲文综,1)读下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解析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答案D地壳与岩石圈在物质组成上,地壳与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在分布及范围上,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而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的全部,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考法地球的圈层结构(2010江苏地理,2)201

3、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火山灰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正确选项为A项。答案A考点二岩石圈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

4、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2.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用途类型代表岩石特点用途举例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喷出岩玄武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2018雅安模拟)下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图,完成(1)(2)题。(1)上图中

5、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A. B.C. D.(2)若为石灰岩,则与接触地带易形成()A.花岗岩 B.大理岩C.页岩 D.砾岩解析第(1)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岩浆岩穿过了岩层,则形成年代更晚;岩浆岩穿过了岩层,说明形成年代晚于。故C项正确。第(2)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答案(1)C(2)B四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1)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

6、。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与海岭的远近关系。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考法一岩石圈物质运动过程分析1.(2015天津文综,3)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使该矿物从上地幔

7、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然后经过地质作用而到达河滩泥沙中。那么,应该是岩层断裂,岩浆喷发而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搬运在河滩泥沙中沉积,故C项正确。答案C考法二岩石特征分析2.(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1)(2)题。(1)某山体由岩

8、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 B. C. D.(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

9、确。答案(1)D(2)D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形。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结合实际景观地貌分析应用物质循环示意图的知识是常见的命题形式,选择题是常见的题型。 典 图 示 例获取信息本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表示形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表示形成岩浆岩的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解读信息(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

10、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图中形成了两类岩浆岩。(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4)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在地壳深处经重熔再生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类 图 通 法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巧用岩浆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些示意图是较为单一的单向循环图,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2.巧用箭头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3.巧用辅助性信息(1)沉积物。各种岩石均可

11、以转化为沉积物,是通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将岩石转化为沉积物。沉积物只能转化为沉积岩,是通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实现的。(2)化石和岩层。含有化石或有层理特征(地层)的岩石为沉积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由沉积岩出发的箭头指向的另一种岩石,是变质岩,该箭头是变质作用。学 以 致 用考法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2018南昌市联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

12、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 B.C. D.解析第(1)题,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读图可知,过程是表示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加大,因而发生变质作用。第(2)题,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岩浆岩,所以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答案(1)C(2)C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13、()A.岩 B.岩 C.岩 D.岩2.类岩石转化为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是喷出岩,是沉积岩,是变质岩,是侵入岩。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第2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类岩石为变质岩,三类岩石变成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答案1.A2.D下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回答34题。3.“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下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4.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侵蚀 B.

14、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解析第3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知,甲、乙、丙、丁分别是沉积岩、岩浆、岩浆岩和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此得出答案。第4题,棱角分明的花岗岩经过风化作用,逐渐成为栩栩如生的“猴子”。答案3.C4.D(2017无锡一模)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主峰天柱峰(图甲)如巨柱擎天,飞来峰(图乙)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图丙),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据此回答56题。5.飞来石来自于()A.冰川漂砾 B.火山弹C.陨石 D.花岗岩风化6.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B.沉积侵入隆起侵蚀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解析 第5题,材料显示,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