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84395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标管理)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目标管理)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目标管理)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目标管理)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目标管理)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标管理)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管理)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比较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母语教学大纲中关于写作目标的比较解读摘要本文将我国语文新课标中有关写作目标部分的内容置于国际语文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在写作理念、写作过程、写作形式等方面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揭示新的课程标准的创新之处,以期在今后写作教学过程中对此有较为清晰地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 语文新课标 写作目标 合作学习 论文写作背景: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教育如何改革成了众学者、教师竞相争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说,当今语文教育缺乏人文精神;有人说当今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偏轨;更有甚者称,当今语文教育是戕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刽子手由此,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不小的“中国语文

2、教学忧患潮”。而其中人们对作文教学问题的质疑尤为激烈,因为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由此,语文教育改革呼之欲出,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次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分析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借鉴了外国有关母语教育的文件和教材,对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做了相当大的调整。一、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理念的表述(一)自由地表情达意我国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在写作教学方面,往往重于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将有否表达伟大

3、的理想、积极的意义、高尚的情操等作为一篇作文优秀与否的重要尺度,从而忽略了写作本应具有的表达个性、情感的功能,使其沦为时代的“传声筒”;同时,以往的作文标准还特别强调文章的表达方式、详略安排、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技术性要求,笔者认为,作文者在行文时能准确地掌握这些技术要领固然是件好事,但在学生初学写作时便过多地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可能会阻碍学生有创意地表情达意,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大话、空话的现象。与此不同的是,在许多西方国家制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中,学生写作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而是能独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个性行为。以此为基点,许多国家在写作教学目标中都

4、提出了让学生“自由写作”的内容。如英国国家课程英语的写作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有的国家甚至提出了在自己的写作学习中形成并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的要求:“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且具有独创性的写作风格”、“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创作与所读诗歌相关的诗文,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诗歌”、 “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等等。笔者认为,国外的这些作文教学标准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其中某些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却的确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新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已不做“思想性”方面的硬性规定,而只从语言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表述自己的意思”的

5、要求。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基于此,义务教育阶段关于“写作”(或“写话”、“习作”)阶段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三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第四学段)”。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更明确地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

6、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内容相对于过去大纲仅提“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更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导向更为鲜明突出。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或“写话”、“习作”)目标,高中阶段的“表达与交流”目标保留了“感情真实健康”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应该看到,这不是对学生自由写作的限制,而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做出的发展性要求。因为在义务教育阶

7、段,课程标准把强调的重点放在大胆表达、自由表达,克服写作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在高中阶段,对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参与社会日益深入,且已基本具备社会人自觉意识的高中生,光强调兴趣是不够的,而还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适当引导。这一目标内容体现了语文学习中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是应该坚持的。(二)正确的写作态度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可这一年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课堂上真正热爱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许多学生都是被老师赶鸭子上架,咬了半天笔头、挤了半天“牙膏”才造就了一篇篇空无一物的所谓的“美文”。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还得从端正

8、他们的写作态度着手。首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长期以来,繁、难、偏、旧的语文课程内容,使多数学生都患上了“作文恐惧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甚至有学生表示,宁可熬夜多背几篇课文,也不愿自己动手写一篇作文。针对这一现状,新课程标准借鉴了国外母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的优秀经验,十分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或“写话”、“习作”)“阶段目标”的陈述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第一学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三学段)”;“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养成修改自

9、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第四学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陈述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其次,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写作信心的培养。如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写作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而自信地写作”,并让学生“乐意地选择题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也指出:“应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且具有独创性的写作风格,意识到对所写内容认

10、真投入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我国的新课标陈述得似乎还不是非常得明确,有待商榷。但总体而言,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新的课程标准在理念上从忽视学生写作态度变为重视学生的写作态度,体现了我国作文教学理念从以文本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巨大进步。这一进步对于变我国目前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求写作文”,真正实现“快乐作文”有着积极的意义。(三)明确的读者意识在具体时空背景下,具体读者对象制约下的写作总是不自由的,必须注意到读者的存在,并根据这个显示,进行文章主题、材料、内容甚至语气、措辞的选择。这是一种高级的写作能力。英国国家课程英语就将“为不同目的而广泛地转化文体”作为贯穿

11、四个学段的一般要求,同时还在每一个学段中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阶段:“学生应该知道自己所写文章的目的,并学习给不同的读者写作。”第二阶段:“指导学生面向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例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第三、四阶段,则要求“提供机会针对特别读者群、广泛未知的读者群及自己进行写作训练。”并且在修改的时候要求学生“辨别作者与读者群之间的关系与熟悉程度,并随之调整写作的口吻”。相对于国际上母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的重视,我国的语文教学大纲长期以来却是相反的,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读者对象意识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读者意识模糊,教学立足点不明确,过分

12、追求“高立意、精选材、巧某篇”,其结果是陷入了“高要求、低效率”的困境;学生更是对读者意识一无所知,作文多为无的放失,脱离社会生活,甚至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经过一番调整后,此次新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初中)的“写作课程标准”第一条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高中阶段的 “表达与交流”目标中也提出了“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由此,中国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第一次引进了当代写作学中关于“读者意识”的写作理论,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对象意识纳入写作教学的训练视野。这一进步显然有助于摆脱目前作文教学的两种尴尬的境地。1倡导“读者意识”有

13、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符合读者能接受的要求和标准写作,无疑会对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写给自己看,要求说真话、心里话;写给朋友和同学看,要求真诚、平等;写给报纸、杂志,要求新颖、准确、有创造性。随着读者范围的扩大,学生就会对自己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自能、自动写作的习惯,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希望达到的。2.倡导“读者意识”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以假想的读者为对象,在假设的场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态度,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又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构成要素。3.只有具有“读者意识”,

14、才能充分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确立和提高又会有力地推动写作水平的提高。4.倡导“读者意识”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二、新课标中关于写作过程的强调:写作中的修改及修改中的写作好文章不是一蹙而就的,贾岛可以为一个“推”字执着良久;白居易可以为一篇诗文修改多次,鲁迅可以为一个成语求教多人可见作家是在不断的修改、反复的训练中诞生的。诚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需要将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作家,但要写出一篇较为优秀的文章,修改必不可少。很多教学实例告诉我,我们的多数学生缺乏修改意识,或者说缺乏多次修改的勇气。然而责任仅在学生自身吗?笔者认为

15、,过去语文教学大纲对于“修改”这一要求的不明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修改的重视不够,也是导致学生缺乏“修改”意识的重要原因。其直接后果是,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习作是写了不少,可真正被反复修改,称得上是上成之作的,却寥寥无几。相反,通过比较、诊断和操作过程发现写作计划与写作结果这两个表象之间的不协调,是各国母语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写作是一个复杂而且反复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改”(revising)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作者基于包括题目、读者和目的等方面的“修辞环境”的清醒体认,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对内容和形式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还包括对文体、样式以及遣词造句的熟练把握。目前,

16、西方研究写作的学者们的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写作甚至就等于重写(Writing is rewriting)或修改”。相较于过去语文教学大纲的“多(修)改”,我国新课程标准吸收了国际上科学的写作理论,提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这无疑是对旧的教学大纲的拓展,体现了提高学生功能写作水平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习作”项目中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四学段“写作”项目中提出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要求。这一要求延续到了高中语文阶段,在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中”目标中指出:“能独立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