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4325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3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课程标准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与戊戌政变1新旧势力的交锋(1)旧势力:攻击保国会,成立“非保国会”与之对抗。慈禧太后发布三道谕旨,孤立光绪帝,破坏变法。制造舆论,毁谤康有为。对新政上谕,顽固派官员公然抵制,有令不行。(2)新势力:光绪帝招揽和擢用新人。惩办打击抵制和破坏新政的顽固守旧官员。2戊戌政变(1)导火线: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2)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戊戌六君子”在北京遇害。新政宣告失败。重点精讲维新派在形势危急之际拉拢袁世凯,游说

2、西方列强以寻求支持,这说明了什么?(1)首先反映了维新派自身力量薄弱,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反映了维新派并未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所以导致对袁世凯的盲目信任和对西方列强对华态度的错误判断。(3)反映了维新派未能认识到群众力量的强大,不敢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从根本上说,维新派挽救危机的做法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深度点拨戊戌变法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3、。另外,戊戌变法的过程同时夹杂着帝党和后党之间的权力争夺。因此,以慈禧为代表的后党绝对不会允许以光绪帝为代表的帝党在改革中势力膨胀。因此,戊戌政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深化探究探究点1新旧势力的交锋材料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4、的重要社会基础。思考(1)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社会上反对变法的势力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具体表现。答案(1)维新变法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和阻挠。(2)主要原因是变法法令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废八股,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一些衙门裁撤后,使大批官员丢了乌纱帽。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旗人的强烈不满。探究点2戊戌政变材料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改?!”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杀!”。 君臣应对横刀向天笑思考(1)为何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5、?“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什么?(2)“几个读书人”代表哪个阶层利益?为何提出要“变”,主要主张有哪些?答案(1)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中国却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中国进行不断探索与抗争。“多事”主要指围绕“百日维新”展开的一系列事件。(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改革。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维新派力量弱小,顽固势力强大。(2)主观原因: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忽视了宣传、发动下层民众。2历史意义(1)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以实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为总目标,符合当时历史发展

6、的进步趋势。(2)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启发和张扬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3)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在意识形态方面起了破旧立新的作用。3经验教训(1)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为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历史根据。(3)中国近代化道路曲折漫长。重点精讲维新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依靠无实权的封建君主来进行改革,对封建势力采取了妥协的态度,试图在不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社会改良,最终在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击下失败。历史认识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结局中可以

7、得到什么启示?(1)要有高水平的领导集团。(2)要掌握领导改革的实权。(3)要重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4)要乐于接受和消化外来先进文明。(5)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重点精讲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和性质。(1)历史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维新思想使国人心态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时尚,变革成为一股潮流,清末新政沿用维新方案是例证。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

8、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又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教材互补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岳麓版)深化探究探究点1失败的原因下列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材料二变法者由于对改革的制约条件和困难缺乏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乏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材料三变法失败的

9、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思考(1)依据材料,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尚弱。(其他史实言之成理即可)探究点2戊戌变法的影响材料“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思考材料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现代化史观。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