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教学素材1)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4284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教学素材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教学素材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教学素材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教学素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的强化(教学素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教学素材)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材料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汉高祖 B明太祖 C宋高宗 D唐太宗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3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 460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4“(封函传递迟速)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

2、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未有者。”按这样的方式和速度传达皇帝“谕旨”的是A唐朝的尚书省 B明朝的内阁 C清朝的军机处 D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5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A效率高 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 D决策权有限6. 阅读下列材料: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

3、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2.随堂训练答案1.【答案】B 【解析】明朝时明太祖下令罢除丞相职位,成为定制。2.【答案】B 【解析】朱元璋要废除的是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宰相制度,而不是仅限于胡惟庸本人或者胡惟庸集团,故B项为正确选项。3.【答案】C 【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由皇帝亲自处理,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为此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4.【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皇帝旨意直达地方没

4、有中间程序,说明了军国大事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体现了清代军机处的行政特点。 5.【答案】C 【解析】关于“不准”的许多规定,即军机处保密性强。D项与军机大臣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不符。6.【答案】(1)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殿阁大学士.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解析】本题以废除丞相后,皇帝掌握军政大权的史实为主题,考查依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应明确奏章由送往中央部门到送往皇宫的变化。第 (2)问应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 (3)问应明确皇帝亲自审阅奏章,说明皇权的加强。【教材问题解答】探究与思考(教材P17)1.提示: 资料一表述了皇帝大

5、权独揽,事必躬亲,劳累异常。资料二表述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 与废除宰相制度有关。宰相废除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导致皇帝政务繁忙。康熙帝时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强化了皇权;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除。君主集权强化导致皇帝负担过重, 一旦皇帝减轻负担, 又导致君权的弱化, 这是君主集权制度的先天缺陷. 2. 提示: 秦朝设立三公九卿,丞相主管全国政务。汉朝形成内朝、外朝,丞相权力削弱。唐朝三省六部制,使相权分散,便于皇帝控制。宋元形成二府制,削弱了宰相职权,皇权强化。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3. 提示: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使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并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