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案2)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4269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教学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4、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有一位作家说过:我们华人,在心灵上有宋词的入心、元曲的安身、唐诗的永久慰藉,这是幸运的。我

2、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中国古典文学又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呢?又有什么样的时代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推进新课一、从诗经到唐诗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1.诗经课件展示材料:n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n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桃,报之以李。n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n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n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学习探究:这些诗你熟悉吗?它们出

3、自于何处?什么内容?文字表达有什么特点?怎样的地位?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内容共有风雅颂三部分。风: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雅: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2)特点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3)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

4、主义的基石。延伸思考:中国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是真实的社会写照。以下诗句引自诗经,请你谈谈其中折射的历史现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私田的出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分封制下土地所有制和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宗子维城。”(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度)2.楚辞课件展示材料:n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n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学习探究:欣赏离骚名句,简介屈原,并分析楚辞概况、特点和价值。屈原,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

5、、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遭贵族谗害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后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九歌等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排除贤能的种种罪行。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赛马蒂(古巴诗人)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1)含义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共373句。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

6、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关于“离骚”命题之意,据统计有66种说法。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抒写愁怨之作。 (2)特点诗经特点楚辞特点四言为主句子参差不齐重章叠句比较自由活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学习探究:结合链接阅读,谈谈离骚中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和情怀?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3)情感离骚表达了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3.汉赋课件展示材料:“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学习探究:什么是赋?有

7、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1)含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韵文)半文(散文)的综合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不能歌唱,只能朗诵。不歌而诵谓之赋。诗多抒情,赋多记事、写物。汉赋的主要内容一是渲染宫殿、都城、山泽、物产;二是描写帝王游猎、宴饮。因此,篇幅结构阔大宏丽,客观上反映了汉代国力强盛和大一统的气势声威,反映了汉代繁荣发达的景象。(2)特点辞藻华丽,讲究对仗。汉初国力较弱,思想上无为,文学崇尚简朴,赋体文学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到汉武帝时,赋体文学才兴旺发达,成了汉代的正统文学。由于汉帝国(特别是汉武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

8、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汉武帝尤其喜欢辞赋,文学之士投其所好,以写赋、献赋而得官,如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方朔、杨雄等),使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汉赋遂成为汉代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3)代表西汉: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等:代表作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子虚赋,通过楚国之子虚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乌有先生不服,便以齐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总的来看都是张扬大国风采、帝王气象。“子虚乌有”的出处。此赋与上林赋构成姊妹篇,都是汉代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东汉:代表作家有张衡、

9、班固,张衡的两都赋二京赋最为有名。东汉后期的赋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清新活泼。4.唐诗 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当属唐代,经过了历史的大浪淘沙,唐代流传下来2000多位诗人,近5万首唐诗。(1)以三大诗人为代表。 “诗仙”李白 风格特点及原因:“诗仙”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他所抒发的“行路难”“多歧路”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唐代社会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时代风气有关;其歌咏祖国的壮美山水,名篇名句迭出,这与当时文人学士漫游天下的风气有关。代表作:主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静夜思等 “诗圣”杜甫 风格特点:诗风具有凝重与沉郁,充满忧患意识和鲜明的

10、人道主义色彩等特点;同时还具相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特点。 原因: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代表作:三吏三别、五律春望等。 白居易风格特点: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

11、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代表作:卖炭翁等。学习探究:师生共同分析唐诗繁盛的原因。(2)唐诗繁荣的原因政治强盛(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 经济繁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文化昌隆(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你能举出知道宋朝的一些著名词人吗?他们各有怎样的传世之作?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示,也是展现时代文化特征的窗户。选取苏轼、李清照的代表词各一首。课件展示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

12、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学习探究:作品中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或作者情怀?分别属于什么流派?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而声声慢则反映了作者低迷感伤的情绪和国破家亡的愁苦悲凉。(1)特点 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2)两大流派婉约派与豪放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写景以抒情为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豪放为“豪迈放纵”。豪放派以记事说理为主。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3)宋词繁荣的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

13、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拓展:诗、词、曲的关系。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2.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被誉为中国诗词高峰的三颗明珠。“诗庄词媚曲俗”,元曲以其清新活泼的风格和贴近生活的表现内容而一新耳目。广义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大类。课件展示材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地也,

14、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关汉卿窦娥冤学习探究:欣赏以下两段作品,试着判断它们各属哪一类?散曲和元杂剧的特点是什么?(1)含义散曲:音节和用韵较自由,句子长短不齐,语言灵活通俗,是诗体的一次解放。它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套数(套曲、散套或大令)两种主要形式。杂剧:属于戏剧,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2)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及贯云石(维吾尔族)清江引。(3)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尖锐;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元代读书人地位低下(“八娼九儒十丐”);政治专权,社会黑暗 。这些因素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射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三、明清小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大浪淘沙始见金。明清时期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到小说的视野,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你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为什么?课件展示:1代表作四大名著。作 品作 者成书时间内容特点体裁特点和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