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4154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人教历史复习讲义: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下)北京四中 赵利剑【重点难点】美苏争霸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其本质,从中得到启示【知识梳理】一、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继续推行战后的霸权政策;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美苏争霸格局形成。2.赫鲁晓夫访美(1959年9月)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3.U-2事件(1960年5月)4.柏林墙的修筑(1961年8月)5.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苏联力量的迅速发展战后,苏联着力提高综合国力,到70年代中后期,苏联在战

2、略核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2.苏联的“缓和”战略和霸权主义政策苏联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同时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干涉中东、南亚次大陆、非洲事务,出兵阿富汗。3.美国的战略收缩美国尼克松上台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美国从越南撤军,缓和中美关系,对苏采取“缓和”外交,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三、“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里根政府的“遏制”政策 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低烈度战争”打击第三世界中的亲苏政权 针对苏联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美苏签订“中导条约”,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

3、四、冷战的结束1. 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德国重新统一,成为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89年发生了“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五、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1.加剧全球局势的紧张 2.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财富 3.争夺与缓和相伴,维持战后世界总体和平局面 4.冷战思维继续影响世界【思维拓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材料二 这是美国外交

4、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利益有关。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材料三 “尼克松主义”的核心是: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鼓励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从实力地位出发,以谈判为手段,调整与苏联、中国等国的关系。 中国外交史(1)结合材料一、二和材料三,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二战后初期杜鲁门外交政策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其原因是什么? (2)尼克松的对外政策的改变是否意味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请说明理由。【课后检测】1、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5、。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 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A. B. C. D. 2、下图的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之间战争频繁 它是冷战的著名标志 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 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 A B C D3、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回忆说:“我们互相瞪着眼睛,各不相让,但我想,还是对方先眨眼了。”此话反映了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第一次柏林危机 B.第二次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

6、戴维营会谈 4、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实行全面收缩战略的最主要原因是A.里根对苏采取强硬态度B.戈尔巴乔夫具有和平思想C.前苏联经济实力落后于美国D.美国尖端科技占优势5、下列属于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缓和”外交中所取得成果的是A.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B.召开“中欧裁军会议”C.签订“中导条约”D.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参考答案:【思维拓展】(1)不同:杜鲁门要求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全部责任,在全世界到处侵略扩张;而尼克松主张转攻为守。相同:都体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价值观念和强权政治。原因: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而尼克松当政时期,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2)

7、美国并未放弃世界霸权政策,尼克松对外政策的改变只是说明其在争夺世界的策略方面发生改变,即由杜鲁门的进攻型转变为防守型。【课后检测】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伴随苏联经济、国防实力的提升,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联合,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思想。2、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冷战局面,在两大阵营之间很少有直接的战争。故不正确。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A、B两项最后结果是双方互相妥协,而材料体现出的是美国占优势,因此A、B排除;D项是美苏双方的“和解”表现,与材料不符。故选C。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经济困难,对于美苏争霸中的军备竞赛力不从心,于是采取了全面收缩的战略,放弃了早期扩张的部分所得。A、D两项是外因,B项并不是决定性因素。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