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4092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一、课内文言文1.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A.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B. 又前而为歌C. 皆白衣冠以送之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首先辨析加粗字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担当的成分辨析活用类型。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木盒子,木匣子,此处放在动词前面且不是主语,活用为状语,用木盒子。A项,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箕”是名词,放在动词前面又不是主语,活用为状语,像箕一样。B项,“又前而为歌”,“前”是方位名词,“又”是副词,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上前。C项,“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是名词,“皆”意思是“都”,副词,名词放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D项,“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本是形容词,后面跟了代词,应活用为意动词,以为怪,感到奇怪。2. 下列句中加粗调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穷困米归丹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 愿大王少假借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精神潦倒,

3、走投无路,B没有信物,C宽容。【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无信”对应的是“没有信物”,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如此题的“穷困”“假借”,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3.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B. 失其所与,不知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吾其还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

4、三句”,这是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考生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来辨析。D项,“吾其还也”,“其”处于主谓之间,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A项,“以其无礼于晋”,“其”是“无礼”的主语,应为代词,它,代指郑国;B项,“失其所与,不知”,“其”是代词,他。C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其”是代词,它,代指晋国。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

5、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比如“其”,在句中的位置不一样,其用法不同。作为“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相当于“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相当于“他”“她”“它”,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自己”“我的”,指示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表远指,相当于“那”“

6、那个”,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其中的”,后多为数词。作为副词,表测度,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表反诘,相当于“难道”“怎么”,表婉商、祈使,相当于“还是”“可要”。作为连词,表选择,用在句首,相当于“是还是”,表假设,用在句首,相当于“如果”。4. 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A. 同,同 B. 同,不同C. 不同,同 D. 不同,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主要是考查一词多义,既有虚词,也有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这个“焉”放在疑问句

7、的开头,表示反问,怎能;“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个“焉”放在句子的末尾,是兼词,于此。“既东封郑”,“封”,本是名词,边界,疆界,疆域,此处后面跟了宾语,活用为意动词,把当作边界;“又欲肆其西封”,“封”放在句子末尾,担当宾语,故应为名词,边界。“焉”是虚词,其用法主要有:放在疑问句开头,哪里,怎么;放在句子中间,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放在句末,可以是代词,可以是兼词,也可以是语气词。5. 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相去四十里 沛公已去B. 沛公不胜杯杓 不胜枚举C. 沛公安在 国安则无忧民D. 与樊哙持剑盾步走 弃甲曳兵而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走”,逃跑。A

8、.“去”,距离;“去”,离开。B.“胜”,能承受;“胜”,尽。C.“安”,疑问代词,哪里;“安”,安定。6.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者”,衬字,无意义)B.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与“何”连用,意为“什么”)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乃”,才)D. 拔剑撞而破之(“而”,表承接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为

9、”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语气词,问句结尾语气词,呢;“何为”也是固定结构,一般译为“为什么要呢”或译为“做(干)什么呢”。A项,“今者出”,此处的“者”,作为助词,用在时间词“今”、“昔”后边不必译出。C项,“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此处的“乃”是副词,才。D项,“拔剑撞而破之”,“而”连接“撞”和“破”,表示承接关系。7. 下列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我持白璧一双 项王军在鸿门下B. 沛公安在? 然不自意能入关破秦C. 竖子不足与谋!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D. 吾属今为之虏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10、。首先应把握文言句式的种类,如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然后根据每种句式的特点进行选择。A项,“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应为“我持一双白璧”,文言中数量词作为定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项王军在鸿门下”,状语后置句,应为“项王在鸿门下军”。B项,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沛公安在”应为“沛公在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自意”应为“不意自”,没有料到自己,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常前置。C项,都是省略句,“竖子不足与谋”应为“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介词宾语;“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应为“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省略介词“于”。D项,都是被动句,“吾

11、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公平倭冢记明童蒙吉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甲)趋西场,公

12、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乙)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海帮赖以安堵。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

13、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注释噍(ji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于戏:语气词,表感叹。8. 以下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迨己未夏 等到B. 遂薄如皋 逼近

14、C. 俘斩者三百有奇 奇特D. 无问远迩 近9. 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 )内。甲:少顷,贼( )趋西场 乙:贼( )不敢通A. 终 果B. 遂 则C. 则 遂D. 果 终10. 下面各项虚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 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 因击沛公于坐D. 公乃选轻车数百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 下面分析错误的的一项是( )A. 第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倭寇来势像风火一样猛烈。B. 根据第段信息,若“刘公”与朋友相聚,“刘公”应自称为景韶或白川,朋友

15、还可尊称“刘公”为子成或白川(或白川先生)。C. 刘公为人深沉刚毅,深思远虑,智谋过人。D. 刘公面对来犯倭寇,首先控制要害之地,切断倭寇向西之路,逼迫倭寇进入西场埋伏圈。之后在两场冲乱倭寇阵型,对其形成包围之势;在刘庄进兵围攻倭寇。并留下一个缺口;最后在仲家园全歼倭寇。12. 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项是( )(1)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 下联:(2)上联: 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A. (1)平倭寇颂万载伟业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B. (1)平倭寇歌百年功绩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千秋安C. (1)灭倭寇歌万载伟业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千秋安D. (1)平倭寇颂万古雄师 (2)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13. 对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