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3792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词两首达标测试一、基础考查1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樯橹(qing) 酹(li) 吟啸(xio) 羽扇纶巾(gun)B笺注(qin) 赤鼻矶(j) 蓑衣(su) 料峭(qio)C针砭(bin) 粗糙(co) 差别(ch) 创伤(chung)D战栗(zhn) 炽烈(ch) 对称(chng) 万箭攒心(cu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B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C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D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3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长江) 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B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 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

2、表示凭吊)C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 已而遂晴(过一会儿)D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 故国神游(古战场)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为借代用法的几项是A终岁不闻丝竹声B举酒欲饮无管弦C足下蹑丝履D君当作磐石5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

3、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6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词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B词末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

4、雨”句,表达了词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从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词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围绕着旅途中遇雨一事。D词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7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苏轼定风波)(2)欲把西湖比西子,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不识庐山真面目,_。(苏轼题西林壁)(4)_,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5)我欲乘风归去,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6)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7)_,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8)竹外桃花三两枝,_

5、。(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课内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8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有何作用?9这首词的下阕集中笔墨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何仅写周瑜一人?10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1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1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7、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3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14作者在另一首独觉诗中写道:“翛(xi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

8、么独爱这两句?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5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1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个字)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7“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1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9、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四、语言运用19.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带点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方法相同或相近。祖国的语言,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珍珠那样宝贵,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_,_;有汉魏的风骨,_,_,明清的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竹篱茅舍,朝暾霞光;有婉约浓艳,_,_,典雅豪放。参考答案1.A2.D3C【解析】“烟雨”指江湖上烟波浩渺,雨丝风片的景象。4AB【解析】AB中“丝竹”“管弦”借代音乐。5D【解析】“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有误,诗人最后的感慨是一种无可奈何。6B【

10、解析】并没有表现词人归隐田园的决心。7(1)也无风雨也无晴(2)淡妆浓抹总相宜(3)只缘身在此山中(4)故书不厌百回读(5)又恐琼楼玉宇(6)但愿人长久(7)年好景君须记(8)春江水暖鸭先知8大江、故垒、乱石、惊涛、樯橹灰飞烟灭。景物特点:气势宏大、雄起壮丽。作用: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9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怀。下阕由“遥想”领起,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难就。在此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意在拿自己与周瑜比较,以显现出自己

11、至今功业未成的忧愤。10(1)烘托:词中以“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用众多的豪杰来烘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11.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12、。12.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答案:B13.解析:D项,“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理解不正确。词句表现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答案:D14.答案:作者之所以独爱这两句诗,在于它反映了带有作者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诗人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略感凉意,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既已云消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实写遇雨,暗写的却是自己一生经历政治风雨的内心体验和人生态度。作者在雨中悟出人生哲理,“风雨”即人生坎坷。

13、作者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就是履险如夷,泰然自若。15.【答案】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16.【解析】分析诗歌要知人论世,进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此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全文的关键字是“恨”痛恨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文人的迫害。【答案】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17.【答案】“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18.【答案】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19. 【解析】注意选材要恰当。【答案】绵延着昆仑流淌着黄河有唐宋的诗词有金元的曲剧有朴素大方有清新冷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