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3779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学案【学习目标】1新课程标准:细读文本,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通过阅读鉴赏,增加对母语内涵与手法的体验。主动探究才可与文本对话,增强思维的深刻性。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课内外阅读作者在黄州的重要作品:记承天寺夜游、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后赤壁赋等。2高考考纲、考点:理解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冯、属、倚理解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方、固、而、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词类活用):舞、泣、侣、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骈散结合、景情理

2、交融【自主收获】一.认识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二.了解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3、其实是谏官李定、何正臣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诗句进行诬陷),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1082年,被贬黄州已经两年。“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江城的一切,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年四月,他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乘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三.积累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壬戌( ) 酾酒( ) 桂棹( )横槊( ) 渔樵( ) 幽壑( )扁舟( ) 嫠妇( ) 匏樽( )愀然( ) 蜉蝣( ) 狼籍( )旌旗( ) 枕藉( )

4、窈窕( )余音袅袅( ) 山川相缪( )无尽藏 ( ) 舳舻千里( )2.结合注释,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侣鱼虾而友麋鹿( )3.结合文章,解释句中的加点词。冯虚御风( )举酒属客( )倚歌而和之( )方其破荆州( )不知东方之既白( )固一世之雄也( )而卒莫消长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顺流而东也( )4.结合文章,判断下列句式。渺渺兮予怀(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yo 桂棹zho 冯虚御风pngB嫠妇l 愀然qi 酾酒shC横槊shu 江渚zh 蜉蝣yuD枕藉ji 壬戌x 无尽藏zng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zh,劝人饮酒)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唱和)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lio,盘绕)【合作探究】一.熟悉课文结合前后文,翻译下列句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6、羡乎!译: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二.文本分析1.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风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把握住这些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请找出本文中描写和议论“月”的句子。描写“月”:月出: 月影: 月照: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月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议论“月”:客引曹孟德写月诗: 客借月议人生失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借月展开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苏子以月借喻人生: 2.填写原文,理清三四段思想层次。全文核心在于“客之三悲”和“苏子二论”。主客议论实为一体,反映苏轼思想的两个侧面。客之三悲:一由古(曹操“固_也”)今(“而_哉

7、”)历史对比生悲(英雄不存)。二由人类渺小(“寄_,_”)、人生短暂(“哀_,_”)而感触生悲(人生不永)。三由理想(“挟_,_”)现实(“知_”)矛盾生悲(脱世不得)。悲情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中之“况”。苏子二论:“何羡”论(“自其_,_,而又何羡乎”),“共适”论(清风、明月“是造物者_,_”)。议论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且夫天地之间”之“且夫”。由此番议论可观照苏子内心世界及自我超脱情怀。三.阅读鉴赏阅读课文2、3段,完成1-2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情绪由轻松愉快过渡到了沉重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B一曲洞

8、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深壑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也令闻者落泪。C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虚无的人生体验,这其实也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D箫声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自然让苏轼感到惊讶,所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引出了后面的文字。2.翻译下列句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译:【巩固练习】一.语言表达1.解释下列加点词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逝者如斯( )纵一苇之所如( )王如其言( )固不如也 ( )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

9、,但在新时代中,如何理解孝道仍是一个问题。B在过去的几年中,矿难每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有关部门就会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作为掩护。C作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个暴虎冯河的常胜将军。D回望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音乐剧在上海的跨越式发展,都与上海大剧院里程碑式的音乐剧作品的引进休戚相关。3.默写,填字。举酒_客,_明月之诗,歌_之章。浩浩乎如_虚_风,而不知其所止。桂_兮兰桨,击空明兮_流光。_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舞_之_蛟,泣孤舟之_妇。_千里,_旗_空,_酒临江,横_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_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_鹿。寄_于天地,渺_海之

10、一_。哀吾生之_,_长江之无穷。_飞仙以_游,抱明月而长终。取之_,用之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4. 默写,填句。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 ”(明魏学洢核舟记)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5.以赤壁赋为内容,对下联。兰亭雅集,借羲之流传百代王右军作兰亭序,清风出袖逸少醉酒叹生死 一序兰亭传今古二.阅读鉴赏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完成1-2题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

11、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之危巢,俯冯png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qio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chng缟go衣,戛ji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pinxin,过临皋之下,揖y予而言曰:“

12、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待子不时之须(通“需”,需要)B履巉岩,披蒙茸(穿)C听其所止而休焉(听任)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醒)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B.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而后舍舟登山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