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3765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2课《祝福》同步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祝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监生( ) 寒暄( ) 烟霭( ) 镯子( ) 朱拓( ) 瘦削( ) 间或( ) 诧异( ) 悚然( ) 踌蹰( )谬种( ) 尘芥( ) 形骸( ) 模样( ) 新正( )俨然( ) 荸荠( ) 驯熟( ) 桌帏( ) 讪讪( )咀嚼( ) 蹙缩( ) 诡秘( ) 怔怔( ) 醴酒( )炮烙( ) 窈陷( ) 惴惴( ) 歆享( ) 陈抟( ) 2解释下列词语。寒暄: 悚然: 惶急:踌蹰: 不更事: 谬种: 俨然: 百无聊赖:沸反盈天: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 的第一篇。鲁迅,原名 ,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他的代表作品如下:小说集有 ,散文集有 ,散文诗集有 ,还有杂文集等。二、探究解疑4.迅速浏览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情节内容起讫段落时间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初步体会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和封建社会对人性的迫害)5.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6.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作用各是什么? 脸色脸颊眼睛衣着饰物(用物)作用(反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7.祥林嫂有哪些主要的人生经历?她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8.人们对祥林嫂的几次人生经历是什么态度?她在此过程中受到封建礼教的哪些束缚?三、延伸迁移、总结归纳9.拓展迁移: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造成祥林嫂

3、悲剧的原因是什么?10.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11.“祝福”的场景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12.小说为什么一“祝福”为题?答案1.监生(jin) 寒暄(xun) 烟霭(i) 镯子(zhu) 朱拓(t) 瘦削(xu) 间或(jin) 诧异(ch) 悚然(sng) 踌蹰(chu ch)谬种(mi) 尘芥(ji) 形骸(hi) 模样(m) 新正(zhng)俨然(yn) 荸荠(bq) 驯熟(xn) 桌帏(wi) 讪讪(shn)咀嚼(jju) 蹙缩(c) 诡秘(gu) 怔怔(zhng) 醴酒(l)炮烙(po) 窈陷(yo) 惴惴(zhu) 歆享(xn) 陈抟(tun)2. 寒暄:(问)寒(问)

4、暖。指人们见面时说些客套话。暄: 太阳的温暖。悚然:惊惧的样子。惶急:惶恐焦急。踌蹰:犹豫;得意的样子。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谬种:坏东西(骂人的话)。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沸反盈天:形容人声暄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3.彷徨 周树人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4. 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寂然死去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5. 明确: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1)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将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开头,然后

5、通过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这样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祥林嫂的真正死因。同时也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祥林嫂深深的同情。(2)突出典型环境鲁镇是封建礼教思想最严重的地方,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生在鲁镇,先写鲁镇更能突出悲剧性。(3)直奔主题,利于剪裁读者关注的是祥林嫂的死,同时更直接的展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6.(1)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她反满足,口角边

6、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作用: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2)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作用: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3)死前与作者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作用:遭

7、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7.(1)卫家亡夫,初到鲁镇:逃出做工 (勤劳善良)(2)夫家抢逼,改嫁贺家:撞香案 (敢于反抗)(3)夫亡子丧,再到鲁镇:讲阿毛的故事,禁止祝福,捐门槛,问魂灵。(愚昧迷信)8.(1)卫家亡夫,初到鲁镇: 阔人厌恶,穷人同情。(贞节:夫为妻纲,从一而终)(2)夫家抢逼,改嫁贺家: 众人难容 (烈女不事二夫)(3)夫亡子丧,再到鲁镇:讲阿毛的故事男人默然,女人同情,渐感厌烦 (夫死从子)禁止祝福:阔人难容 (族权、神权)捐门槛: 女人同情问魂灵: “我”彷徨,无法指点 (迷信、鬼神)9. (1)从物质方面看丧失生存权初到鲁镇

8、,打工谋生,自食其力;夫死子亡,大伯收屋,走投无路;再到鲁镇,众人厌弃,沦为乞丐,衣食无着,悲惨死去。(2)从精神方面看丧失做人尊严受到封建礼教束缚,思想愚昧。众人厌恶,视为不洁之物,精神崩溃。鲁四老爷、柳妈等人不是直接凶手,间接谋杀了祥林嫂。凶手是封建礼教。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

9、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10. “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

10、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这首先要看反抗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她一点反抗意识也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什么疑问,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己的“罪过”,希望得到饶恕。11. 三次关于“祝福”的描写:(一)通过迎接福神的人与制作福礼的人对照着写,告诉读者

11、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对农村的统治,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二):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祥林嫂的一切挣扎、一切希望就是在这一次祝福声中破灭的,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三):文章结尾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12. 其一: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其二:祥林嫂这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是由“祝福”这个典型事件牵动出来的,只有将其不幸值于“祝福”的环境中,才能更清晰的揭示出旧社会里的政权、神权、夫权、族权在她悲剧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她悲剧一生的社会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其三:把她的悲剧一生放在“祝福”的环境中,才能增强她命运的悲剧性, 从而深化主题,进一步强化批判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题,即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