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练习(教师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3655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练习(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练习(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练习(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练习(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练习(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练习(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 练习(教师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练)1.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清除体内外毒素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其产生过程不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C进入人体的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D外毒素在鼠疫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答案】C【解析】患者清除体内外毒素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错;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外的,在浆细胞的形成过程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B错;进入人体的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2、C正确;外毒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就不可能在鼠疫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鼠疫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高尔基体,D错。2.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和3均起源于淋巴干细胞 B细胞15中都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15均能识别抗原【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以推知:物质a为抗体,细胞4为浆细胞,细胞3为B淋巴细胞,细胞5为记忆细胞,细胞2为T淋巴细胞,细胞1为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故A正确;细胞15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则遗传物质相同,故B正确;为抗原的呈递,需要细胞2膜上的受体识别,为淋巴因

3、子,淋巴因子可被细胞3膜上的受体识别,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故D错误。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 E细胞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可导致靶细胞裂解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答案】C【解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故A正确;图中M是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E细胞),故B正确;E细胞是浆细胞,通过合成分泌抗体发挥免疫作用,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接触

4、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故C错误;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部,消灭侵入人体的病毒,需经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D正确。4.注射疫苗通常可以预防某种疾病的发生,在疫苗注射后的有效期内,当相应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产生这些抗体的细胞直接来源于( )A、浆细胞的分裂B、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C、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D、T细胞的分裂分化【答案】B【解析】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某种抗原疫苗进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生成记忆细胞和抗体,在该疫苗注射的有效期内,抗原再次入侵机体,记忆细胞就会快速分裂分化,生成大量的浆细胞,另外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也会分

5、裂产生浆细胞,故B正确。5.人体中,一经发挥作用就被灭活或降解的一组物质是( )A.tRNA、mRNA B.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C.抗体、载体 D.解旋酶、血红蛋白【答案】B【解析】激素和神经递质分别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物质,一经发挥作用就要被灭活或降解。B正确。6.以下过程不属于免疫的是( )A泪液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B皮下注射乙肝疫苗C婴儿通过吮吸乳汁获得抗体D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答案】D【解析】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机制,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泪液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乙肝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主动免疫;婴儿通过吮吸乳汁获得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被动

6、免疫;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属于细胞融合,与免疫无关。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 B C D【答案】C【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8.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答案】A【解析】

7、大部分抗原须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给B细胞,少部分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二次免疫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所以A选项正确。9.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记忆细胞【答案】B【解析】人体自身损伤增、衰老、死亡和病变的细胞作为抗原被清除。选B10.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题中图像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细

8、胞,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直接刺激记忆细胞,故D正确。11. 如图是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 。(2)与过程相比,过程的应答特点是 。(3)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 ,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 等。(4)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 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答案】(1)细胞的分化(2)更快、更强(3)蛋白质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 a【解析】(1)造血干细胞转变为不同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过程记忆细胞寿命长

9、,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使得二次免疫应答更快、更强(3)Y是抗体,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参与其合成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不能加核糖体,因为无膜,不能加细胞膜,因为不属于细胞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得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消失12.因食用腐败的乳制品和肉类而引起的中毒,多由葡萄球菌引起研究发现此类细菌在增殖过程中能产生肠毒素,该毒素不仅能刺激呕吐中枢产生催吐反射,而且能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消化道内的葡萄球菌 (填“有”或“没有”)进入内环境。(2)

10、肠毒素能与感觉经细胞膜上相应的 结合,从而引起催吐反射。(3)T淋巴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 运输,作用于 ,产生的相应激素能 ,导致病人发热某病人24小时内体温一直保持在39,则病人产热量 (填“”、“”或“=”)散热量。(4)葡萄球菌进入内环境后会引起吞噬细胞的 免疫反应,还会促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 细胞,并分泌 ,产生免疫效应。【答案】(1)没有(2)受体(糖蛋白)(3)体液(血液) 甲状腺 促进物质氧化分解 = (4)非特异性 浆(多填“记忆B”也不算错) 抗体【解析】(1)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属于体外环境,因此消化道内的葡萄球菌没有进入内环境(2)肠毒素能与感觉经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糖蛋白)结合,从而引起催吐反射(3)T淋巴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产生的相应激素能 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导致病人发热由于病人24小时内体温一直保持在39,体温不变,因此病人产热量等于散热量(4)葡萄球菌进入内环境后会引起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还会促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产生免疫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