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 教师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3546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 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 教师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自觉树立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重、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自主预习】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_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判一判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_(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_: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

3、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_,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作用。想一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吗?_3社会生活在本质(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2)马克思主义的_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地位: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2)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_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_的更替。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生产力_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_,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_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作用;当生产关系不

4、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作用。判一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_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1)经济基础_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_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_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判一判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_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_的规律,_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想一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吗?_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

5、发展的过程是_。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是在_、_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实现的,_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判一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_(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_、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_的发展,使_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判一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_【讨论与探究】探究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

6、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下面是一些近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热词: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国人民都领会了其中的意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民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日渐成为主流话语之一。“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7、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人艰不拆:表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土豪:“打土豪,分田地”听上去耳熟能详。而如今,土豪摇身一变,成为暴发户的代名词。一句“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表达出人们对暴发户既鄙视又羡慕的心态。问题探究(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上述网络热词产生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_(2)这些网络热词又会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_【方法、技巧总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8、依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典例训练例1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意识是对客现存在的正确反映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A B C D【迁移拓展】探究点二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扭转乾坤,实行改革开放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4年,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1993年,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8年的十

9、五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农业和农村改革。2003年,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11月12日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改革从摸着石头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结合起来。2014年10月23日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继续改革,其主要涉及设立新型反腐机制和机构、经济改革方案(核心为调整中央地方分税制),以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方案。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来源:Z。xx。k.Com问题探究(1)我国历届全会的改革着重解决哪两对矛盾,结果如何?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_(2)我国历届全会继续深化改革遵循了什么社会发展规律?来源:Zxxk.Com_【方法、技巧总结】如何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