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0.2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 学案 学生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3524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0.2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 学案 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0.2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 学案 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0.2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 学案 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0.2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 学案 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0.2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 学案 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0.2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 学案 学生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学案【学习目标】1.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学程指导】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 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1)了解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2)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2.在科学文化陶冶中升华(1)了解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阅读P111最后一段,思考: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体系构建】【自主检测】1.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要做到“近之而不染”必须A立足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B加强自身的道德修

2、养C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D回避生活中的道德冲突2. 调查显示:近6成受访者表示,相信专业的科学杂志介绍;近5成受访者表示,相信科学家撰写的自己研究领域的科普文章;超过3成的受访者相信教材上面的科技信息,以及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刊登的新闻报道(广告除外);有2成受访者相信网站发表的文章和视频;约13%的受访者相信亲友的介绍,包括口口相传和朋友圈转发;还有近4%的受访者相信广告宣传。有受访者陈小姐指出:“现在有些传统媒体上的广告,弄得像新闻报道一样,很误导人。”这折射出A大众传媒造成了公众盲从心理 B文化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C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亟待提升 D发展文化事业应将社会效益

3、放在首位3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对我们先进文化发展的启示是A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B文化教育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的一句名言:“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这说明A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B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5“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

4、”这一比喻表明A文化知识比思想道德更重要 B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C思想道德比文化知识更重要 D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都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6子曰: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今天,我们应从中对“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连遭两车碾过,十多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进行的反思是A文化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B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C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D在全社会加强德育培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7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

5、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A. B. C. D.8从多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到现在各地频频出现的好心助人却反遭讹诈的事例,人们在讨论此类事件对社会道德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会在心理上产生更大的道德负担当我们看到有人遇险时,是该援助,还是绕路离开?有不少人感叹道德滑坡,世风日下,但也有人指出:“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这句话启示我们A要提高道德认识 B要遵守道德准则C要重视道德实践 D要加强道德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