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3.4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素材】1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3253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3.4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素材】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3.4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素材】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3.4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素材】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3.4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素材】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3.4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素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3.4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素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4 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 基本不等式是必修5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我们着重重视.它也是不等式的延续与拓展,为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来源及证明过程;(2)会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简单的最值问题;(3)在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过程与方法目标:(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形成和证明过程;(2)体会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简单应用.3.情感

2、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基本不等式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重点难点重点:会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尤其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和等号成立的条件;难点:不知何时使用基本不等式,在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容易忽略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二、教法分析(一)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和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因此学生能够看懂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证明与代数证明.但让学生困惑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基本不等式,在使用基本不等式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基本不等式使用的前提条件和等号成立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会到遇到两数的和化为求它们的乘积

3、,或乘积化为求和(尤其是这两数有倒数关系)时,首先考虑用基本不等式.应借助辨误的方式让学生充分领会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二)教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实验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小组讨论汇报等教学方法.(三)学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学思结合法(四)教学手段折纸活动,课件展示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准备两个正方形纸张,记一张面积为,另一张面积为.步骤一:把两张纸张沿对角线对折,把对折后的两部分纸张沿对角线靠拢,则两部分的总面积为;步骤二:此时靠拢的两张纸张的下半部分可看成一个矩形(见下图

4、),则其中一个边长为,另一边为,故矩形的面积为;步骤三:由图显然可得基本不等式:矩形面积不大于整个面积,即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不等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基本不等式的两种证明过程:(教师直接用课件展示比较法、分析法的证明过程)(三)初步应用,归纳提升例1、判断下列式子能否直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1); (2); (3); (4)(5); (6).变式训练1:求函数的最小值.引导学生注意:表达式为倒数或具有倒数关系的两数之和,可以考虑用基本不等式,但使用基本不等式的前提条件:,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通过反复验证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来突破难点)例2:已知,则求的最小值.(已知和为定值,

5、可以考虑用基本不等式,但必须对代数式进行变形成具有倒数关系的形式来).变式训练:已知,且,求的最大值.(已知和为定值,要求乘积,可考虑用基本不等式,但需要配凑成与的形式.)(四)反思总结,培养能力1、基本不等式的前提条件:,等号成立的条件:;2、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和为定值积最大,积为定值和最小.(五)课后作业,自主学习必做题:(1)求函数的最小值;(2)若正数、满足 ,则求的取值范围.选做题:(1)求函数的值域,并作出图象;(2)求函数的值域.(六)板书设计3.4 基本不等式1、 基本不等式2、 基本不等式的条件说明例1变式训练1例2变式训练2四、教学反思采用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变式训练考查学生对基本不等式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