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83155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从宇宙看地球 Word版缺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河一中2018届地理学案 第二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使用课时5-7课时考纲见创新设计p16页主备人:王李瑞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课前学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天体指宇宙中的存在形式。(2)类型:、星云、卫星、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等。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天体、,形成天体系统。(2)层次:地月系总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2.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三、存在生命的

2、行星1.宇宙环境(1)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条件稳定。2.自身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使水能存在。(2)有适中的,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3)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幅度小,有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四、选择题1.我们在晴朗的夜晚观看天空,看到数量最多的天体是()。A.恒星B.行星C.流星D.卫星2.下列关于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B.太阳系共有太阳、行星和卫星三级天体系统C.北斗七星组成一个天体系统D.太阳系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基本的天体系统3.下列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八

3、大行星中温度最高的是火星B.八大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天王星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一样D.八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A.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B.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属于类地行星,体积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C.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类似D.从结构特征来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5.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运动方向C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D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6.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ABCD(1)A表示,B表示,C

4、表示。(2)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相同。(3)流星体所属的天体系统是图。(4)D天体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合作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2014年10月31日国外媒体报道,系外行星是个天体热门词汇,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候选者,它们一般位于距离地球5000光年之内的天体系统中。最新发现的系外行星HD106906b是个“怪物”,其质量达到木星质量的11倍,轨道半径竟然为650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为日地距离),太阳系内的冥王星轨道半长轴也只有39个天文单位。(1)材料中的系外行星和天空中的白云是否属于天体?为什么?(2)天体系统是如何形成的?系外行星位于

5、哪个天体系统之中?(3)所有的天体都能构成天体系统吗?试举例说明。(4)请结合所学知识,画出宇宙中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目标检测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为距离太阳较近的三大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回答12题。1.下列属于卫星的天体是()。A.甲B.乙C.丙D.丁2.乙天体的地表最高温度远高于地球,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天体的公转周期长天体的自转周期长与太阳的距离较近天体外围的大气厚A.B.C.D.3.读太阳系示意图及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轨道半径0.3870.72311.524公转周期88日225日1年1.88年自转周期58.6日24

6、3日23时26分24时37分密度5.465.265.523.96表面平均温度()(固体表面)(昼)350(夜)-170(固体表面)(昼)480(夜)-33(固体表面)22(固体表面)-23大气成分氦、氢、氧二氧化碳、氮氮、氧二氧化碳、氮卫星0012光环无有(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图上未能表现出来的太阳系成员还有、和。(2)根据太阳系示意图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原因。(3)有人认为火星上曾存在生命,但是,由于其较小,表面引力也较小,火星上的不如地球上厚,生命缺乏足够的保护和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因此,即使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也难以发展成更高级的生命。 第2节 地球的自转运动学习目标1.

7、掌握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明确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2.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熟练掌握光照图的类型并依此进行地方时的计算、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变化的判读。课前学习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个恒星日,时间长度为_,旋转360,真正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旋转36059,昼夜交替周期3速度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如图)(1)昼夜现象a昼夜半球b昼夜界线:AB线所在大圆为_(圈),AOB为_线。(2)昼夜交替a成因:地球的_。b.周期:1个_。2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_。(2)

8、地方时(3)时区与区时a时区:全球划分为_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_。b区时:每个时区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4)日期界线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_。(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_偏,南半球向_偏,赤道上不偏转。合作探究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称为昼半球,另一半为夜半球,这就是昼夜现象,这种现象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没有关系。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如果地球既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有无昼夜交替现象?若有,其周期大约是多长?(2)比较下面四幅图(注: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

9、),回答下列问题。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_经线,乙_弧,丙_弧,丁_弧。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期是_。在地球上,一天中晨昏线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是_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应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原因,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范围_(大、小)。目标检测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3

10、(2009辽宁、宁夏文综)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 B6时25分C12时25分 D13时25分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 理解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和特征。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3.学会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理解并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季节的关系。课前学习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_。(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_。(3)速

11、度:近日点A点,最_;远日点B点,最_。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之间往返运动。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随季节变化规律a_日b_日c春、秋分日:_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3四季的更替(1)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_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2)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_、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_、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节是_的过渡季节。(3)北温带国

12、家的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4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规律。合作探究昼夜长短变化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到甲处时,摩尔曼斯克港、开普敦、开罗、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别是_、_。(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_、_。(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日落时刻分别是_、_。(4)根据下图你能说出该图所示日期以及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哪条纬线上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吗?目标检测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