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 学案教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3152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 学案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 学案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 学案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 学案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 学案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 学案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 囚绿记 学案教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囚绿记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知识链接】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

2、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陆蠡( l )涸辙( zh )淅沥( x )猗郁( y )移徙( x )婆娑 ( su )瞥见( pi )蕈菌(xn)揠苗助长( y )2、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明确:“绿”指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囚绿”是因为喜爱。3、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线索。文章自始至

3、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课堂探究】1、 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命力旺盛蓬勃无拘无束)(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明确:作者在

4、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目标检测】阅读下面的这段话,完成下列问题。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5、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概括出白杨树的特点,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味。明确:特点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意味: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朴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我的收获】【课后作业】骆驼刺甘泽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

6、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

7、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

8、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

9、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7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1、 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驼骆刺”与“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的相似点。外在形态相似:寒酸、丑陋。生存环境相似:恶劣、艰辛、荒凉、贫瘠、被遗忘。分布范围相似:广泛、数量多。生活态度相似:顽强、坚忍、抗争、努力、自由、快乐、满足。2、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通过对戈壁上骆驼刺旺盛生命力的描写赞颂了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生活在城市底层贫寒无助却坚忍不拔努力抗争从中尽享欢乐的弱者,也批评了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