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83151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河一中2019届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主观题2个大题,共4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生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个小题,每小题两分,共60分)1.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

2、遏制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史记周本纪记载:“懿王崩,共王弟辟方(懿王之权)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變,是为夷王。”这一做法( )A.是对宗法继承制度的补充 B.反映了分封制走向瓦解C.体现了周王室血缘关系的松驰 D.说明了周王室威信扫地3.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4.“夏、商、周时

3、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宗法原则下的分封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 D.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王权制5.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官员职能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皇室事务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少府皇室财政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

4、度 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6.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C.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7.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

5、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官吏从政 B.树立法律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君主专制8.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 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 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9.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出身时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武职出身正职(人)36670000

6、0文职出身正职(人)21622575105A.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10.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11.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判专属刑部,大理寺专管复核,两者都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三个部门组成“三法司”,进行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明朝( )A.司法权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C.司法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 D.司法与监察有机结

7、合12.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 )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 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 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13.“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14.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

8、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A.是皇权执行机构 B.其阁员位卑权重 C.有助于合理决策 D.是中枢决议机构15.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判专属刑部,大理寺专管复核,两者都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三个部门组成“三法司”,进行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明朝( )A.司法权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C.司法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 D.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16.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非理性化统

9、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17.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18.“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

10、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 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证实曹操祖辈墓葬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并推断出曹操父亲并非过去所流传的夏侯氏的后人, 更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人,而很可能是宦官之首曹腾在自己家族内部过继的。这表明( )A民间传说口述历史毫无史学价值 B史籍记载未经科学考证不能作为史料C现代科学可以解决所有历史悬疑 D科学手段可以提供历史研究新方法20.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

11、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来源:学科网A.中央集权的强化 B.西南军务的强化C.文化交流的强化 D民族融合的强化21.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A. B C D22.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23.据洛

12、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起来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24.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作者主张( )来源:学科网ZXXK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 D.

13、巩固统治,关注民生25.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臣僚言以金银博买,泄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绮、瓷、漆之属博易”。该项政策( )A.推动了金银成为主要货币 B.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C.刺激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26.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27.“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

14、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28.东汉豪强地主在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田庄( )A.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B.国家培养人才 C.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D.不利于地方有效管理29.下图的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右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竖杆影子的长度和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