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8246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冲刺文言文阅读(上)考点分析一是对重要实词、虚词的考查,分为两种情况:1、直接考查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2、考查一词多义,让同学们去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3、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通过翻译来考查。二、翻译。从选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让同学们翻译。所选出的语句,往往包含重要句式和词语。三、对语句或选文的理解。包括概括内容,信息筛选等。四、对选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或者对于选文人物的理解。备考指南一、顺畅朗读基本课文1读准字音。有的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先要弄清读什么音时是什么意思,结合句意,确定读音。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 遗字,在句中是给予 的意思,因此应读 wi。读准通假字的字音。例如甲字与

2、乙字通假,甲字就读乙字的音。如曾益其所不能 中的 曾通 增,就应读 zng。再有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了古音,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的说,应读 yu。文言文中,有的字用改变读音来表示词义和词性有了变化,遇到这类现象应按变化的读音诵读,像谨食之,时而献焉中的 食,表示喂养的意思,这时应读作 s。2读好停顿。有些文言语句,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例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句中 狼洞不是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不能连读,应读成一狼/洞其中 。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句,若前面 夫、盖、其 等词领起,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如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读时应读成 夫/大国,难测也。二、通假字、词类活用通假字的读音有两种情况:一是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不同,要按本字读音读。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 通无,读w。另一种通假字和本字读音相同。如岳阳楼记中百废具兴 ,具和 俱读音相同都读 j。对通假字的字义要按本字意义理解。词类活用指的是有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的别的词性。判断一个词是否是活用,要看它处在什么位置上。如:愿为市鞍马 中,市原是名词,意思是集市。由于它在动词谓语位置上就活用为动词买 句子译做愿意为此买鞍马。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是另一个意义,这就

4、叫一词多义。理解多义词,要了解其在古汉语中的词义,并且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特别是要注意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多作积累。古今词义的变化,分几种情况:有的古今词义相同。有少量的词,几千年来词义没什么变化。例如:人、土、星等。大多数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如:牺牲 的古义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曹刿论战中的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而现在的意思是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还有一些词古今词义相差不大,要特别注意,防止用现代的词义理解文言文意义。例如:绝境 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指 无出路的困难境地。四、了解文言文的一些主要句式。了解文言句式,可以准确了解课文内容,不必死背概念。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是

5、个判断句,译成现代文,应加判断动词是 ,陈胜是阳城人。有的判断句没有 者也的标志,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 则表示判断,可译成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表示否定判断用非来表示,如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文言中表达疑问的句式,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前,形成动宾或介宾倒装。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就要译成 凭借什么作战?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文言中表示被动的句式,有的借助介词 于,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又如省略句式,在文言中也是常出现的,了解这些文言句式,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五、了解文章大意。1学会利用注释。课文下边的注释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大部分的是字、词、

6、短语,乃至句子的解释,主要是对语言的注释。了解了这些注释的内容,再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就能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小部分注释,涉及到人、地、物等名物的注释,也是我们了解课文内容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不容忽视。例如愚公移山中涉及到的一些地理位置的名词,冀州河阳豫南 汉阴渤海隐土 朔东雍南等,不了解这些地名的注释,就会影响对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理解。但是,对这一部分的注释不要求死记硬背,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就够了。2了解一点文言知识。文言文多是单音词。这一点同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词不同。了解了文言文语言的这一特点,对读懂内容大意以至熟读课文都是很有用的。古今词义明显的变化。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文

7、中一些词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了解这样的特点,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也会遇到困难。例如,一些词的意义扩大了,像江 、河,文言文中多指 长江 、黄河。还有一些词的意义缩小了,像 金,古代泛指金属或兵器,现在一般仅指金子。然而,阅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的还是古今词义发生了比较明显变化的词。结合句意和上下文弄懂这样词的意思,无疑对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六、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翻译文言文可采用对、换、留、删、补、调 多种办法。1对,就是一对一的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双音词。如曹刿论战的开头,十年春,齐师伐我。 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让它符合白话文的语言特点

8、。2换,就是用现代的词去替换相应的古代的词。如曹刿论战中的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把句中的 未 换成 不可能,把 弗换成 不会。译成: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民众,所以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3留,文言文中的地名、人名,不必解释,翻译时直接保留就行了。如醉翁亭记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译成:修建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4删,就是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如曹刿论战中的夫战,勇气也 句中的夫是发语词,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就可删去;打仗,靠的是勇气呀。就行了。如果译成大丈夫打仗 就与原文不符了。5补,是经常要使用的。文言文中省略的部分,根据需要补上,有时补上的内容要用括号括起来。比如捕蛇者说中的触草木,尽

9、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译成:(这种蛇)触及草木,(草木)都会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谁(能够)抵挡得了的。6调:就是把词序换成白话文习惯的顺序。比如陋室铭的最后一句何陋之有? 就不能翻译成:什么简陋的有?而应该译成:有什么简陋的呢?七古今义简表篇目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论语十则 可以 能够,凭借 可能、能够 可以为师矣扁鹊见蔡桓公 走 跑 步行 见桓侯而还走愚公移山 穷 穷尽 贫穷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孟子二章 所以 用来的 因果连词 所以动心忍性曹刿论战 牺牲 用于祭礼的猪、牛、羊等 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 牺牲玉帛间 参与 间隔 又何间焉师 军队 部队编制的一种;教师 齐师伐我狱 案件 监狱 小

10、大之狱再 第二次 又 一鼓作气,再而衰出师表 卑鄙 低微而鄙俗 品质不好 先帝不以臣卑鄙感激 感动激奋 感谢 由是感激桃花源记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阡陌交通妻子 妻子儿女 男子配偶 率妻子邑人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来此绝境无论 更不用说 不管 无论魏晋狼 股 大腿 量词 屠自后断其股几何 多少 数学的一门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口技 虽 即使 虽然 虽人有百口少 稍微 不多 宾客意少舒间 夹杂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重点篇目通假字简表篇名 词语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意义论语十则 不亦说乎 说 悦 yu 愉快、高兴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旋 xun 回转、转身汤熨之所

11、及也 汤 烫 tng 用热火焐火齐之所及也 齐 剂 j 火剂汤卖炭翁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 值 zh 价钱敕勒歌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 现 xin 呈现、露出木兰诗 对镜帖花黄 帖 贴 ti 粘合出门看火伴 火 伙 hu 同伙桃花源记 便要还家 要 邀 yo 邀请口技 满坐寂然 坐 座 zu 座位核舟记 诎右臂支船 诎 屈 q 弯曲右手倚一衡木 衡 横 hng 与竖相对的盖简桃核修狭者 简 拣 jin 挑选活板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 以 y 表时间的界限板 版 bn 印刷用的本子若止印二三本 止 只 zh 仅仅马说 食马者不知千里而食也 食 饲 s 喂养才美不外见 见 现 xin 表现食之不能尽其

12、材 材 才 ci 才能西江月 路转溪头忽见 见 现 xin 出现岳阳楼记 百废具兴 具 俱 j 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嘱 zh 嘱托愚公移山 始一反焉 反 返 fn 往返 汝之不惠 惠 慧 hu 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无 w 没有一厝朔东 厝 措 cu 放置孟子二章 亲戚畔之 畔 叛 pn 背叛曾益其所不能 曾 增 zng 增加衡于虑 衡 横 hng 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弼 b 辅弼、辅佐陈涉世家 为天下唱 唱 倡 chng倡导固以怪之矣 以 已 y 已经捕蛇者说 非死则徙尔 尔 耳 r 罢了曹刿论战 小惠未徧 徧 遍 bin 遍及、普遍常用文言虚词初中要求熟悉并掌握以下 13

13、 个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其中之、以、而、其、于 应该重点掌握。现将这五个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列表如下。(1) 之词性 用法 译文 例句代词 代人 他、他们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代事 这,它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代物 它,它们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指示代词 这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助词 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主谓结构之间 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动宾倒装标志 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凑足音节 不译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动词 作谓语 去、住 吾欲之南海(为学)(2)以词性用法 译文 例句介词 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结构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 把、拿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用、拿 以刀劈狼首(狼)凭、靠 何以战(曹刿论战)根据、按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连词 表顺承、目的、结果等 来、而 属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