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高三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82251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高三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高三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高三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高三第十次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高新一中高三第十次大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 卷 阅读题 和第 卷 表达题 两部分 其中第1 卷第三 四题为选考 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 总分150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 1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 3 题 9 分 每小题3 分 漫议中国 鼎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 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 相当于现在的锅 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 许慎在 说文解字 里记述 鼎 三足两耳 和五味之宝器也 鼎有三足圆鼎 也有四足 方鼎 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 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 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 以象征九州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 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

2、传 国的重器了 国灭则鼎迁 夏朝灭 商朝兴 九鼎迁于商都毫京 商朝灭 周朝兴 九鼎又 迁于周都镐京 从商至周 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 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 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 鼎 字也被赋予了显赫 尊贵 盛大 等政治引申意义 譬如一言九鼎 大名鼎鼎 鼎盛时期 鼎力相助 三足鼎立 问鼎等等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它既是文明的见证 又是文化的载体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 可 以推想 我国早在4000 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 司母戊 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 它呈长方形 四足 高 133 厘米 重 875 公斤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鼎腹内有 司母戊 三字

3、是商 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 大克鼎 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 名青铜器 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 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 祭祀 征伐等史 实 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 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 成为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美学家认为 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 鼎为主要代表 器制沉雄厚实 纹饰狞厉神秘 刻镂深重凸出 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现代汉 字中的 鼎 字 虽然经过了甲骨文 金文 小缘 隶书等多次变化 但仍然保留着 鼎 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 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 都有着丰富的文

4、化内涵 鼎又是旌功 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 以记载盛况 这种 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 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 象征着祖国昌盛 稳固 团结 统一 和权威 亦是和平 发展 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一些重大 政治活动中 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 1995 年 10 月 21 日 在联合国总部纽约 为庆贺联合国50 华诞 我国政府向联 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 世纪宝鼎 该 世纪宝鼎 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 艺术精品 采用整体铸造 一次浇注成功 鼎身高2 1 米 象征21 世纪 姿呈三足鼎立 双耳高耸 满身纹饰 有金文

5、 铸赠世纪宝鼎 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鼎底座高0 5 米 2 米见方 上铸56 条夔龙纹饰 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鼎的整个造型 雄伟祥 和 气势宏大 古朴典型 美观庄重 2006 年 1 月 1 日 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600 年的农业税 同年 9 月 29 日 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 告别田赋鼎 问世了 这是一位普通农 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 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1 下列对 鼎 的说明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 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 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 叫陶鼎 大约在4000 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C 鼎作为传国重器

6、是和平 发展 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D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 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2 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 鼎是一种重要礼器 的一项是 A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 以记载盛况 B 商灭夏 九鼎迁于商都毫京 周灭商 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C 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 世纪宝鼎 庆贺联合国50 华诞 D 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 告别田赋鼎 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 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 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 司母戊 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鼎腹内有

7、司母戊 三字 表 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 认为 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 纹饰狞厉神秘 刻镂深重凸出 成为我国最 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D 世纪宝鼎 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 其夔龙纹饰 三足鼎立 造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 7 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 望之隐然 盖诸山之小者 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 岂非以其人哉 其人谓 谁 羊祜叔子 杜预元凯是已 方晋与吴以兵争 常倚荆州以为重 而二子相继于此 遂以 平吴而成晋业 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至于风流余韵 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至今人犹思之 而于思

8、叔子也尤深 盖元凯以其功 而叔子以其仁 二子所为虽不同 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 何哉 传言叔子尝登兹山 慨然语其属 以谓此山常 在 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 因自顾而悲伤 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元凯铭功于 二石 一置兹山之上 一投汉水之渊 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岂皆自喜其名 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 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 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 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 也 熙宁元年 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明年 因亭之旧 广而新之 既周以回 廊之壮 又大其后轩 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 所至有声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9、因 以君之官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又欲纪其事于石 以与叔子 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 能止也 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 而袭其遗迹 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 可知矣 襄人爱君而安 乐之如此 则君之为政于襄者 又可知矣 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 与夫 草木云烟之杳霭 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 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 写 离骚 之极目者 宜其 览考自得之 至于亭屡废兴 或自有记 或不必究其详者 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 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至于风流余韵 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被 遍及 B 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盖 压倒 C 然独不知兹山待己

10、而名著也待 对待 D 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胜 美好 5 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 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君皆不能止也 乃来以记属于余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B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盖元凯以其功 而叔子以其仁王好战 请以战喻 D 明年 因亭之旧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这是一篇碑记 是作者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 文章略去岘山的自然风 貌 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 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 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 但因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 杜预曾在此与吴激

11、战并 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C 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 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 杜预 垂于不朽 的功业 一方面对他们的 汲汲于后世之名 也发出了 自待者厚 的讥评 D 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 以和羊祜 杜预的名字一样 永远流传 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 岂非以其人哉 3 分 译文 2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 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3 分 译文 3 既周以回廊之壮 又大其后轩 使与亭相称 4 分 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 回答8 9 题 8 分

12、西 施西施滩 罗 隐崔道融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宰嚭 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西施若解 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注 若解 如果能够 宰嚭 吴国太宰伯嚭 8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选材 立意上的异同 6 分 答 9 两首诗的议论各具特色 请分别对这两首诗的三 四句作简要赏析 5 分 答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题 共6 分 1 此小年也 庄子 逍遥游 2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3 披绣闼 俯雕甍 王勃 滕王阁序 4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李密 陈情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 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13、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4 选择 武献卫 1 海啸来的毫无征兆 2 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 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 关押了 410 名囚犯 其中还有85 名死囚 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将被葬身海底 海尔默用 颤抖的手抓起电话 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 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 此刻马塔尔监狱 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3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 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 在撤离前 我们不

14、得不做出选择 海尔默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司各特一号囚室 纽曼二号囚室 鲁米斯三号囚室 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暂时逃生去吧 海尔默话音刚落 狱警们四散逃离 司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 惟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 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里 监狱长有些愤怒了 疯了吗还不走 难道要等海 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 可是 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 鲁米斯哆嗦着呼喊 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 海尔默变得声嘶力竭 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 对 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 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杀人越货吗 说完 海尔默激动地往门 外跑 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 狠狠地盯着他 现在

15、他们将必死无疑 难道死 囚就不是生命吗 海尔默完全被这位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的话震惊了 他无奈地指指自 己的办公室 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 钥匙就在我抽屉里 4 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 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被海水淹没 愤怒的死 囚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 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 哐当 一声 囚室的大门终于 打开了 死囚们带着生的渴望 呼啸着从老狱警身旁游过 5 海啸过后 当初被放走的犯人回来自首了 他们被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 可 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 搜捕死囚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鲁米斯带上沉重的镣铐被 关押进四号囚室 没有一个死囚会回来 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 监狱长海尔默 哐

16、当 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 6 鲁米斯私自放走85 名死囚 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 被报纸 电视等新闻 媒体纷纷报道 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 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 可是谁 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 7 行刑那天 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 刑场下人头攒动 群情振奋 可怜的鲁米斯被 套在绞刑架上 苍老的脸盘 花白的头发 显得那么凄楚 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 只要一声 令下砍断绳索 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 危急时刻 突然有人走向刑场 一个 两个 三 个 我们是来自首的死囚 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 放下这个高尚的人 8 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 海尔默登记死囚号码后 却发现少了两位犯人 如 果 85 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 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 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 高喊 勇敢地站出来吧 为了洗清罪恶 可是五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 两位死囚 依然没有出现 人们开始绝望 看来可怜的鲁米斯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 9 就在人群躁动不安 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 一辆警车呼啸而来 警长证实两名死 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 他们的尸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 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从 绞刑架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