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九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81995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九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九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九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九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广西桂林市九校高三 九月联合检测卷 语文试卷 一 現代文阅读 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 3 题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 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并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 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 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 制在手中 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 使得王权和 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 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 在历史上影响甚巨 其以 授民授疆土 为核心的封

2、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 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 人民的情形 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 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 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 新的 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 便 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 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 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 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 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 定 西汉中期以后 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 大儒董仲舒 曾建议通过 限民名田 来抑制土

3、地兼并 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 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 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 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 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 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 与整顿 于是 在隋唐北宋时期 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 推行均田制 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 在当时的情况下 却稍嫌操之过急 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 了均田制 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 但自天宝之后 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 出现了 藩镇割据 边疆不守的局面 以此

4、走向消亡 此后 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 分配为中心 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 改变了地方势力 既有其土地 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甲兵 又有其财赋 的局面 元明清三代 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 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与两 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 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 而 摊丁入亩 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 2 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 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 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 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 为固化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

5、生与发展 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 往往 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 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 以缓解矛盾冲突 选自刘伟 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 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B 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 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 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 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 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 可惜操之过急 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6、 A 文章开头提出观点 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 B 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 人民的事例 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 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C 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 证明了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抵制土地兼并 对所辖区域 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D 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 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 生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这时段 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 井 田制逐步消亡了 B 西汉中期以后 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 无心解决土地

7、兼并问题 为后来的门阀政治的形成 提供了条件 C 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走向稳定和强大 也因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走 向了灭亡 D 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外 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 都对土地 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 6 题 开合之间 朱以撒 3 每年的农历六月七月 时晴时雨 出门便取一把伞 握在手中 有时走了一个上午 无一滴雨 有时想在空旷地晨跑时安心一点 便握一把伞出去 而雨来了 撑着伞跑 滴滴答答作响 远处的 人看我 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 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 来自风雨的阻力 使人

8、付出的力量更 大 要努力向前 又要保持平衡 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 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 薄薄的一层伞布 或者伞纸 可以使人一身干爽 更使人一身从容 像个斯文人了 我从山区回到城市时 有人送了一把伞 之前的十年都是戴斗笠 斗笠简单结实 人头正好顶 在正中凹处 如榫入卯 然后以带子系紧于下巴 插秧时节田间会有许多移动的斗笠 时而立起 时而俯身 动感生焉 那时清贫 爱美之心尚有 便有人拿了红油漆来 让我画个五角星 再题上 灵地公社姚坊大队第五生产队某某某 美观之余又可以防盗 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 透着几 分土气 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 到这里来检查工作 或者到公社开会 一把伞撑着就是 一

9、种身份 像是穿长衫的人 而非一身短打 冒冒失失 一个人有一把伞了 就想着 怎么还不下 雨 最好天天下雨 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 可是伞的主人也有隐忧 总是有人来借伞 借呢 还是不借呢 借的人也是理由充足的 都是比较隆重的场合 但伞借给别人却是另一种心情 也许 还回来时已经破了两个洞 或者一条伞骨折了 很快 斗笠隐退 城市的雨天都是伞 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 有人到山区收集 一些用过的斗笠 钉于墙上 它们不再实用 成了一种记忆 斗笠不做了 制伞的能力就极大地提 升 不仅量多而且技高 只要轻轻按动按钮 砰的一声 蘑菇云打开 收起后一拍 一下子缩回 一半 收入包里 每一家的伞都多了 有朋友

10、来 临走时下雨 便可以很慷慨地送他一把 说 不 必还啊 如果说以往的手工油纸伞还有收藏的价值 那么机制伞就只有使用的份儿 谁会费时费 神去找修理的作坊 昔日持守的 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的朴素作风 是因为经济如 一潭死水 新的出不来 只好一直在旧物上下功夫 修补是人类旧日生活的方式之一 就像摔了 一个碗 找个懂行的人把它锔起来 这样 你会看到家中都是被修补过的痕迹时 宛如有一种时 光停顿的感觉 现在 伞大批量地生产 任你撑着行于雨天 行于盛夏 到学校上课 见到每位学生都撑着一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伞 如果比较固定 可以凭着伞的 颜色在人群中找到她 影视剧中不时有墓地告别的情节 一个人故

11、去 一群人告别 皆一身黑 手上还有撑开的一 把黑伞 黑色使墓地的气氛更为阴晦 紧张 一把黑伞可能没什么效果 许多黑伞聚于一处 就显 得凝重 人如伞 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 一个人有牢狱之灾 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 使人 奈何不得 伞小人少 伞大人多 风来雨往 岂能无伞 伞 与 散 如此音近 待到伞散了 人也散了 阳光照射进来 4 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 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 开开合合 没有定时 就像一个人 人生无 多变数多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写下雨时候撑着伞在雨中奔跑就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 比喻贴切生动 形象地写 出了我在雨中奔跑的

12、状态 B 一个人有一把伞了 就想着 怎么还不下雨 最好天天下雨 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 生 动地刻画了拥有伞的人的炫耀的心理 C 文章写学生撑着花伞的场景与影视剧中在墓地告别时撑着黑伞的场景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年轻学生的青春活力 D 一个人有了牢狱之灾 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 使人奈何不得 批判了当前什会上部分人充 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的现象 5 全文以 伞 为描写对象 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 斗笠 有何用意 5 分 6 作者从 伞 中产生了哪些联想 漭商要概括 6 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 9 題 树料一 2016 年以来 共享单车以 看得见 摸

13、得着 的形态 凭借 互联网 出行 方式 迅速成为城 市发展和公众出行中的时代成向标 统计数据显示 从1995 年至 2016 年 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 万辆攀升至1 9 亿辆 自行车的 保有量却从6 7 亿辆 急剧下降至3 3 亿辆 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 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 带来了极大压力 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 而随着2016 年共享单车的出现 在有效解决最后 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同时 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 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专家认为 共享单车 公共交通 的出行模式 正逐渐替代 家用汽车 步行 公共交通 的出 行模式 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 也对我国

14、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 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 李笑萌 共享单车缓解城市交通出行难问题 材料二 5 近日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 2017 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 书 显示 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 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 亿公里 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 次 这相 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 万吨 减少了17 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 或这一年多种了3000 万 棵树 或减少了45 亿微克 PM2 5 或节约了4 6 亿升汽油 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 共享经济的方式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 为减少城市资源浪 费 节约城市空间 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董城 李笑萌 共享

15、单车 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材料三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乱停乱放 责任不在车 不在共享单车模式 而在骑车的人 在城市 管理 政府要积极主动介入 做好服务工作 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鼓励企业的创业行为 引 导企业在实现健康发展的基础上 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升公民素质 为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把共享单车纳入城市网格化体系 规范管理 防止出 现 一放就乱 一管就死 怪圈 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开放公共停车场所 加大扶持力度 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企业要主动作为 注重调研 面向市场 技术平民化 不断满足社会更高需求 主动承担相应 的社会责任 加大投入 积极配

16、合政府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加强行业市场管理 建立诚信制度和激 励机制 实现健康 快速 持续发展 市民是共享单车的直接受益者 要身体力行 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 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摘编自刘四建 共享单车需共治 材料四 6 专家指出 重拾共享精神 首先需要理解 使用而非拥有 的理念 正确认识共享与私有 共 有的关系 在共享经济时代 人们追求的是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闲置的社会资源只有得到更 广泛地分享才能获得效益 要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 在分享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 倪素香说 在李伦看来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共享经济时代 要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由 开放 共享 首 先就需要构建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共享伦理 过去熟人间的共享就是基于彼此间的信任 要让资源 在全社会畅通地流动共享 就必须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以信用的约束力来规范社会各方的行为 让 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与秩序 从而实现文明共享 摘编自毕孝斌 共享单车如何实现文明共享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指出共享单车产生的形态 方式 共享单车出现的背景以及所具有的前景 B 材料二说明共享单车在减少城市资源浪费 促进绿色低碳出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