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681984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质检卷湘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广东汕头模拟)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A.季风区河谷地带B.绿洲边缘C.沙漠腹地D.农牧交错地带2.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C.降低区内风速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3.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

2、.弱强强B.强弱弱C.强弱强D.强强强答案1.C2.D3.C解析第1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有灌丛生长,因此可能有灌丛沙堆发育,A、B、D错误。沙漠腹地极度干旱,缺少灌丛,不易形成灌丛沙堆,C正确。第2题,由于灌丛能降低风速,导致沙尘沉积,形成沙堆,因此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保护沙堆表面植被,D正确。保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减少风沙,不需要维持区域内沙源,A错误。沙漠地区缺水,难以增加植被,土壤肥力难增加,B错误。保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降低区内风速,C错误。第3题,根据图示,对比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沙

3、堆体积小,说明此时风力较强,沉积作用弱。随着灌丛增加,阻风作用增强,风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沙堆体积增大。衰退阶段,灌丛减少,沙堆体积减小,说明风力增强,侵蚀作用加强。综上所述,C正确。(2018四川广安诊断性考试)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拦截坡地上游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和雨量而定。下图为某地水平沟景观。据此完成46题。4.最适宜大规模修筑水平沟的地形区是()A.东南丘陵B.云贵高原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5.在陡坡、雨量大的坡地修筑水平沟时,应使()A.沟距大、沟深而窄B.沟距小、沟深而窄C.沟距大、沟宽而浅D

4、.沟距小、沟宽而浅6.在每一条水平沟内,每隔510米,会留一道高度为沟深1/21/3的土挡,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沟内水的流动B.增加沟埂的稳定性C.减少修筑的工程量D.方便沟谷上下通行答案4.D5.B6.A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修筑水平沟的地区应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土层较薄,而黄土高原地区土层较厚,坡度较大,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A、B错误,D正确。东北平原地势平坦,C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修建水平沟的作用是削减地表径流,通过多个水平沟分散地表径流,从而降低流速和流量,增加下渗,进而减少流水的侵蚀作用,保持水土。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

5、需要修建更多的水平沟用以削减地表径流,即缩小沟距;水平沟越深蓄水能力越强,坡度越陡,水平沟应修建得越深,水平沟越宽越不利于降低流速,削减径流,综上所述,B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水平沟的作用是减弱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流水的侵蚀作用,水平沟内修建土挡(沟深1/21/3)进一步降低了水流的速度,增加水的下渗,从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土挡对于沟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在埂上植树种草提高稳定性,B错误。修建土挡增加了工程量,C错误。沟谷为沿等高线修建,主要减少水流的上下通行,D错误。(2018四川德阳模拟)漫湾水库是澜沧江上第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回水可达60千米,建成后采用

6、“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自1993年水库开始蓄水发电以后,库区实际泥沙淤积量大于设计泥沙淤积量。下图为洲滩附近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漫湾水库开始“蓄清”的适宜时间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漫湾库区泥沙淤积量大,最可能导致()A.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水库防洪能力下降C.回水淹没范围增大D.河口海岸崩塌后退答案7.D8.C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漫湾水库是澜沧江上第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采用“蓄清排浑”运行方式。排浑是指让含沙量较大的洪水(俗称为浑水)能够顺畅地排至下游。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丰富,来沙量大,此时应排浑。汛期过后,水中的含沙量变小

7、,此时开始进行蓄清。因此开始蓄清的时间为10月,D正确。第8题,流域内水土流失主要与降水有关,与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没有关系,A错误。根据材料,该水库是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水库,因此与防洪无关,B错误。由于库区泥沙淤积,库容变小,蓄积同量的水量,水库回水范围会扩大,C正确。该水库距河口距离遥远,且采用排浑运行,汛期泥沙大量下泄,在河口处沉积,因此不会造成河口海岸崩塌后退,D错误。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乌龙茶起源于福建,制作工艺复杂,至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主要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目前“乌龙茶热”方兴未艾,茶产品远销国内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

8、此完成911题。9.福建乌龙茶产业发展的特点是()A.企业规模小,数量多B.茶叶加工以全手工为主C.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各地D.出口贸易以原茶为主10.福建乌龙茶产业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有利于()A.共享集聚效益B.优化产业结构C.保护传统工艺D.扩大市场规模11.继承和发扬传统乌龙茶加工工艺的措施是()A.扩大生产规模B.合理布局茶产业C.降低生产成本D.实行品牌化经营答案9.A10.C11.D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乌龙茶产业一直以来主要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可见其企业规模小,数量多,A正确。乌龙茶制作工艺复杂,材料无法体现其生产过程为全手工为主,B错误。加工的乌龙茶产品主要销往内地和日本、东

9、南亚地区,有些国家和地区不习惯饮茶,因此销售网络不会遍布全球,C错误。出口贸易中茶产业包括青茶、半发酵茶,品种较多,D错误。第10题,“以家庭经营”意味着茶企业之间可能缺少合作意识,相互存在恶性竞争,材料中没有说明有关茶联盟、合作社等集聚组织形式,A错误。家庭作坊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大,B、D错误。没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经营模式,则有利于传统工艺的保护,C正确。第11题,扩大生产规模、合理布局茶产业、降低生产成本与继承和发扬传统乌龙茶加工工艺无关。实行品牌化经营,有利于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手工工艺,D正确。二、综合题(2小题,共56分)12.(2014全国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

10、成下列各题。(26分)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6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8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

11、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解析考查风沙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第(1)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由图6可以看出错那湖东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输沙量大。冬春季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河流水量小,河滩泥沙裸露;错那

12、湖水位低,湖滩泥沙出露水面面积大。第(2)题,考查风沙的形成。冬春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植被覆盖差,又多大风,而图示地区盛行西风经过湖面,摩擦力小,湖东北部地区为河谷,由于狭管效应,故风大沙多。第(3)题,考查风沙对铁路运输的影响。结合风沙灾害的特点和所学知识阐述即可。第(4)题,考查风沙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该路段风沙灾害的危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13.(2018湖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0分)材料一河流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形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网;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的

13、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河床材料硬质化,即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防洪工程的河流堤防和边坡护岸的迎水面也采用这些硬质材料。材料二19621971年,美国对位于佛罗里达州中南部基西米河进行了渠道化改造,达到了尽快宣泄洪水的目的。然而渠道化后的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河流原有的生态面貌,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试验。在随后展开的基西米河生态修复工程中只有大约1/3的河道被回填,且涉及的河道附近多是没有人居住的地带。材料三基西米河的位置及其河流渠道化前后景观图。(1)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改造的原因是什么?(10分)(2)河流渠道化对流域生态

14、环境可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10分)(3)试提出恢复该河原有生态面貌的措施。(10分)答案(1)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大;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汛期多发洪涝灾害。(2)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滩地和湿地;河流汛期、枯水期水位变化消失;两岸的河滩、沼泽等湿地由于缺水而减少;流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3)拆除硬化河床的混凝土;回填被渠道化的河道,恢复原有河道弯曲形状;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节变化;恢复两岸的河滩、湿地;设计类似自然状态的上游水库运用方式等。

15、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改造的原因。根据图文材料,基西米河在19621971年进行了渠道化是出于防洪的需要,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水量大且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汛期多发洪涝灾害。通过渠道化将蜿蜒的自然河道改造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达到了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第(2)题,主要考查河流改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材料,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的河床、河道、水文、地貌物质组成等都有影响,故渠道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对水文、生物及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水文方面的影响:堆放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河滩沼泽湿地消失,河流水质恶化;生物方面的影响:鱼类和水禽减少甚至消失,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河道及其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第(3)题,主要考查河流生态恢复的措施。生态修复工程以恢复原貌为主,拆除人为工程,恢复河流原有地质地貌,回填被渠道化的河道,恢复原有河道弯曲形状;拆除部分水库,恢复河流原有的水位季节变化;恢复两岸的河滩、湿地;设计类似自然状态的上游水库运用方式等。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