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81506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春季高二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古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这说明古雅典()A. 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B. 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C. 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D. 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2.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原则,分为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应认为,

2、所有人都是属于一个团体和一人制度,我们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活,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秩序这一原则()A. 蕴含朴素的契约观念B. 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C. 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D. 顺应了帝国扩张的需求3.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米提林城邦背叛雅典而投靠了斯巴达,雅典群情激奋,立即出兵征服了米提林,公民大会仓促决定把米提林成年男子统统处以死刑,把妇女和儿童全部罚作奴隶。然而第二天,“雅典人民的情绪有了突然的转变,他们开始想到这样的决议是多么的残酷和史无前例不仅杀戮有罪的人,而且屠杀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于是,又召开公民大会重新商议后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这说明A. 对个体权利的忽视必然导致多数对少数的

3、伤害B. 超大型会议容易出现集体不理性和集体无意识C. 多数规则本身不足以为少数人群提供有效保护D. 不受控制的权力必然为多数人暴政打开方便之门4.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A. 推广精耕细作B. 推动社会转型C. 抑制土地兼并D. 改变地租形式5. 商君书说民: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据此可以看出商鞅变法A. 体现

4、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进步意义B.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C. 激化阶级矛盾,导致政局动荡D. 其法治理念值得我们今天沿袭6.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A. 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B. 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C.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D. 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7.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A. 为隋唐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B. 促进民族大融合

5、C.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8. 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过头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A. 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B. 国民财富的流向问题C. 国民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D. 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9. 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取息二三分”,以实现“取民之财,还以助民”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且“取息高达六分”,以致“害民如此”。对此现象最佳的理解是

6、()A. 变法只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视民众负担B. 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C. 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D. 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10. 日知录宋市风俗记载:“及神宗朝,荆公秉正国是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矣。”此段材料A. 对王安石变法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B. 对改革前的描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C. 对王安石变法持全盘否定态度D. 反映后人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高11.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

7、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A. 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 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12. 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王安石实行市易法,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表明北宋一度放弃了抑商政策 B 古希腊梭

8、伦改革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 为近代代议制民主奠定了基础 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意味着两极格局被打破 D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标志着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 A. AB. BC. CD. D13. 宋史食货志说:“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外国,耗蠢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由此可见,造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三冗”现象突出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增多、奢侈风气日盛宗教兴盛()A. B. C. D. 14.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简称“三不足”,学界有人认为它出自王

9、安石,但更多人认为这是反对变法的反对派编造出来的,是用以攻击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口实。对于“三不足”是否出自王安石的争论,比较正确的认识是A. 所有重大史实都须考证B. 否定者在刻意贬低王安石C. 肯定者切合历史客观实际D. 王安石具有“三不足”精神15. 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 )A. 主张儒佛合一B. 抨击当朝统治C. 抨击科举制度D. 注重经义策论1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10、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 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 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17. 西班牙学者受教皇委托,整理来华传教士的记载,参考各类中国书籍译著、欧洲中国学著作,于1585年出版了伟大强盛的中华帝国史及其情况以及巨大的财富、宏伟的城市、政府和杰出的发明一书。到16世纪末,此书以7种欧洲文字重印46次。这表明() 宗教改革后,欧洲新

11、教教派向东方拓展势力 此书比较客观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当时欧洲需要关于中国社会情况的详细资料 该书在欧洲广泛流行,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A. B. C. D. 18. 马丁路德曾大骂哥白尼是疯子,并恶毒地咒骂日心说,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也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 宗教改革阻断了人文主义的传播B. 宗教改革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C.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的思想特点D. 宗教改革强烈反对宗教信仰自由19. 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

12、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A.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B. 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D. 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20. “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这里的“它”( )A. 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B.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C. 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 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21.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

13、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改变的历史事件是A.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厂制度的兴起B. 宗教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业革命C. 文艺复兴、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D. 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22. 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写道:“(在欧洲)16世纪有关圣经理论的文章以及彼此攻讦的文章不再完全用拉丁文来写作,专供僧侣阅读了,而是开始使用比较流行的方言,通过新生的大众传媒手段向民众宣传推广各种思想。”这种行为A. 有利于培育国家意识B. 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C. 摧毁了教会

14、思想专制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23. 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者”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 )A. 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B. 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C. 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D. 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的态度24. 2010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2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

15、由和独立性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25. (本大题12分)材料一:唐高宗总章年间( 668670年),吏部尚书卢承庆主持官员考课。有一名被考官员曾经负责监押漕运,不料途中遇到风浪,舟船沉溺。卢承庆为他写的考词是“监运损粮,考中下”。该官员举止自若,没为自己申辩就向外退去。卢承庆见他自知过错,态度端正,便把考词改为“非力所及,考中中”。那名官员既不沾沾自喜,也不特别表示感激。于是,卢承庆再度改写了考词:“宠辱不惊,考中上”,以示嘉勉。 摘编自(唐)刘肃大唐新语材料二:北宋宣州南陵县主簿杨光益,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勤于公务,能力突出;不仅办事毫无疏漏,而且破获盗贼,维持地方治安。时任宣州通判、负责考课事务的田锡,十分欣赏杨光益的才干,认为他的德行和政绩均应予以表彰,但是在正式书考时,田锡却不能依照杨光益的实际表现将他评定为“中上”。这是因为杨光益该年尚未任满,按宋初实行的长定格规定,只能书“常考”;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